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被女王称为ldquo女王rdquo
TUhjnbcbe - 2021/5/13 14:13:00
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71021/5779537.html

?

天府事变,见字如面

.03.25

0.

“一场轰动全国的失踪案”

年2月,英格兰正值寒冬。

《每日邮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有一名36岁的女子失踪了。

在一个每天都有人遇害、失踪、死亡的世界,出现一桩失踪案本不稀奇。

可这个女人的失踪却给整个国家带来了轰动——

英国的各大报刊争先恐后发出一篇篇文章更新案件细节与调查进度,甚至连搜寻的悬赏金都要互相攀比、不断抬高。

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坐不住了,《纽约时报》也连忙铺开头版,加入了对这起案件的追踪。

当年部分报刊对这起失踪案的报道

据报道,失踪者的女儿称,其母亲于某日给秘书留过宣布暂时停工的便条后,便亲自驾车驶向了夜色之中,此后再未出现。

很快,有人便在一处灌木丛中发现了这名女子的小汽车——

车上无人,无打斗痕迹,只有一只行李箱、一些衣物和一份属于该女子的过期驾驶证。

于是,警察警犬、潜水员一齐出动,在失踪女子家附近的山丘、湖泊进行大面积搜寻。

英国*府甚至破天荒地派出了小型飞机参与这场声势浩大的搜索。

可始终没有踪迹,也不见尸体。

后来,有些急不可耐的民众干脆亲自前往“事发地”协助警方寻人。

而在当年涌向失踪地的那批人中,有一位已近七十岁高龄的老绅士,名为柯南·道尔——没错,享誉世界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就诞生于他的笔下。

看着民众剧烈的反应,时任内*大臣的威廉·乔因森·希克斯勒令警方尽快破案。

而至此,案件还有一个谜团——在整个过程中,这名女子的丈夫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去了哪里?

难不成,她是死于丈夫的谋杀?

也许是阿奇博尔德为自证无辜而承认出轨,也许是因为“吃瓜群众”四处打听后将事情曝光,

总之“克里斯蒂先生出轨了一个姓尼尔的女人”成了众所周知的事。

既然在案件发生时,阿奇博尔德因跟情妇在一起而有着不在场证明,从而排除了谋杀嫌疑。

那么,失踪的这名女子,如今到底在何处?

在搜寻进行了十多天后,谜底终于揭晓——

人们在一个温泉度假村的酒店中发现了用化名“特蕾莎·尼尔”暂居于此的失踪者。

彼时,她安然无恙,毫发未伤。

这名女子的真名其实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面对失踪十余天之久的阿加莎,各种问题纷至沓来——

“选择人间蒸发是为了报复不忠的丈夫吗?”

“为什么藏身期间要用丈夫情妇的姓?”

“失踪是为了炒作吗?”

面对人们好奇的种种细节,她都只是轻描淡写地用“我失忆了”回答。

后来的六十年间,任凭人们猜测、询问,她对于当年的失踪一直守口如瓶,并将真相永远带进了坟墓。

当年,媒体对失踪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可能出现的乔装样貌进行的猜测

那么,这位阿加莎·克里斯蒂究竟是什么人?

为什么她的失踪可以轰动全国?

02.

“能超过她的,只有圣经与莎士比亚”

其实,一场现实版“消失的爱人”,在克里斯蒂女士的一生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年美国电影《消失的爱人》剧照。这部电影讲述的也是一场“丈夫出轨后妻子失踪”的奇妙事件。

这名被广大粉丝称为“阿婆”的英国侦探小说家、剧作家真正的一生,可比一起失踪案要精彩多了。

论荣誉——

她是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享有爵士封号。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还曾亲自授予她“侦探女王”的赞誉。

论销量——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统计,阿加莎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

她的小说曾被翻译成00多种语言,总销突破20亿本。

倘若将所有形式的著作一起计算,除了《圣经》与莎士比亚,古往今来,世上无人可与她匹敌。

论口碑——

“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中有她。

柯南·道尔、松本清张、阿加莎·克里斯蒂

“推理界*金三大家”也有她。

埃勒里·奎因(一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约翰·狄克森·卡尔、阿加莎·克里斯蒂

在男人向来占优势的推理文学界,阿加莎这名奇女子,硬是辟出了自己的“半壁江山”。

论贡献——

在她笔下诞生的,有著名而独特的侦探。

留着小胡子的胖侦探波洛先生,终身未婚的乡村女侦探马普尔小姐……

也有脍炙人口的惊天奇案。

被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尼罗河上的惨案》……

年,由约翰尼·德普等人主演的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海报

连她在小说中爱用的*杀都成了一绝。

有本书专门科普*药的书就叫《阿加莎的*药》。

03.

“我像一台不可思议的香肠机”

事实上,在阿加莎85年的人生中,她一共给世上留下了足足80部侦探小说。

此外还有近20部的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

就连她自己都忍不住将自己的“高产”调侃为“像一台不可思议的香肠机”。

而她这不凡的人生,其实从童年时就初见端倪。

人们常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从阿加莎的一生来看,确实如此。

年9月,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生于英国德文郡一个富裕的家庭。

小阿加莎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都被重视教育的妈妈送去了寄宿学校。

可轮到阿加莎时,妈妈却突发奇想,认为阿加莎不应当到学校上学。

原因非常奇葩——

在她看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阿加莎的大脑和视力。

于是,小阿加莎一面享受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面却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阅读,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学习。

小时候的阿加莎也喜欢弹琴、玩偶

好景不长,由于父亲的理财失败,米勒家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

为降低生活成本,米勒一家跑去国外暂住。

屋漏偏逢连夜雨。

回国后,米勒先生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最终因急性肺炎去世。

这一年,阿加莎岁。

同年,阿加莎的哥哥参*,同样擅长文学的才女姐姐出嫁。

原先热闹温馨的家中,只剩阿加莎与母亲相依为命。

少女时代的阿加莎

好在阿加莎对文学、艺术的喜爱让她的生活依然多姿多彩。

在母亲的培养,伦敦歌舞剧的熏陶与姐姐的影响之下,阿加莎开始尝试写作。

这时,米勒太太又回心转意,心血来潮地认为应该让女儿去学校读书。

于是,在法国经历两次转学后,阿加莎终于稳定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这时的她,主修钢琴与声乐。

据说,阿加莎生来便有着非常动听的歌喉。

尽管天赋异禀,阿加莎还是没有选择成为一名音乐家。

有其母必有其女。

阿加莎也不按套路出牌,而原因在今天看来也非常奇葩——

日后能写下种种惊心动魄的谋杀案的大作家,竟然对“登台表演”有着极为严重的恐惧。

9岁时,随母亲在埃及疗养的阿加莎写下了《白雪覆盖的荒漠》,米勒太太与邻居们热心地给了她支持与鼓励。

彼时英国工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科学的认知都大有改变,侦探小说渐有流行之势。

受文学界前辈的影响,阿加莎对侦探小说的创作热情被点燃。

火苗正旺时,与她从小一起阅读侦探小说的姐姐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别想啦,你做不到的。”

可不服输的阿加莎还偏偏就不让心中的火苗熄灭。

就这样,阿加莎在否定中开始了侦探小说的创作。

04.

“一场战争与一段婚姻”

92年,阿加莎22岁,正值妙龄、风姿绰约。

22岁的阿加莎

阿加莎滑旱冰

阿加莎曾经的歌剧梦

当时,她已与一名炮兵上校有了婚约。

可参加一次舞会时,她还是情不自禁地因一种“陌生的新奇感”与一名姓克里斯蒂的男士彼此吸引。

在那时的阿加莎眼中,少尉阿齐博尔德·克里斯蒂帅气英俊,且阳刚热情,满足了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子对心上人的全部期待与幻想。

在明确自己的心意后,尽管与阿齐博尔德才相识不久,她还是为了他果断取消了先前的婚约。

她甚至不顾母亲的反对,坚定地要与阿齐博尔德携手共度余生。

克里斯蒂夫妇

准备闪婚之后,这份甜蜜却未能持续太久——

9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应部队安排,阿齐博尔德前往法国战场。

而阿加莎则选择加入志愿医疗者的队伍。

两人被迫分开。

爱人不在身边的两年时间里,聪慧的阿加莎完成了从普通小护士到专业药剂师的华丽转身。

从医的见闻让年轻的她对生与死的理解格外深刻,药剂师的身份让她对各种药物与*物知识的掌握愈发熟练,而战争的纷乱又让她对周边比利时难民们的印象日渐清晰。

于是,一个胖胖的比利时侦探形象与众多*药用法在她脑海中浮现。

96年某天,26岁的阿加莎合上了手稿——自己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宣告完工。

尽管足足投了六次稿件都无人出版,

尽管家里的经济状况仍然拮据,

但就在这时,阿加莎日思夜想的爱人终于从法国调回了她身边。

丈夫回来后,接下来的十年,阿加莎的人生几乎顺风顺水——

99年,心爱的女儿罗莎琳德出生。

同年,阿加莎的第一部侦探小说终于得以出版。

为缓解家庭财务负担,阿加莎在丈夫的建议与支持下决定继续从事写作。

年,好运更是直接降临在了克里斯蒂夫妇身上——他们被派遣为“大英帝国博览会先遣巡视团成员”。

在当时,这份职务意味着,这对年轻的夫妇可以一起周游世界。

在这次旅途当中,阿加莎将在南非的所见所思直接写入了自己的新小说《褐衣男子》中。

投稿也相当顺利——《新闻晚报》慧眼识珠,爽快地收下了阿加莎的稿件,将其连载。

年,《罗杰疑案》一经出版,立刻好评如潮,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字从此家喻户晓。

然而,“世间好物不坚摧,彩云易散琉璃脆。”

年幼的阿加莎与母亲

在自己第一部侦探小说诞生的十年之后,正值自己风光无限时,阿加莎最依赖、最心爱的母亲却突然过世。

失去至亲的悲痛、从天堂掉到地狱的落差本已令阿加莎痛不欲生。

而在阿加莎最需要关怀与照顾时,丈夫却置之不顾,反而迅速与一名姓尼尔的女子坠入爱河。

曾经的海誓山盟在十年后如同一个玩笑。

在双重打击之下,阿加莎本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又骤然变得黑暗。

后来,便有了那起轰动全英国的“阿加莎失踪案”。

遭遇渣男背叛后,阿加莎也曾黯然神伤,因而前往加那利群岛修养。

为了养活自己,即便心伤未愈,阿加莎还是重新拿起了笔。

在阿加莎对爱情与婚姻心灰意冷时,一个老太太形象的侦探——“马普尔小姐”在她笔下诞生了。

有趣的是,马普尔小姐被阿加莎设定成了一个终身未婚的形象。

年,下定决心的阿加莎如当年果断地结婚一样,与背叛自己的阿齐博尔德果断离了婚。

05.

“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在彻底离开阿齐博尔德的第二年,阿加莎登上了前往中东的东方快车,开启了一段新旅程。

当年东方快车的宣传海报

旅途当中,她结识了从事考古工作的伍利夫妇。

这段远赴他乡的旅程慢慢治愈着阿加莎。中东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中东乘车时遭遇暴雪的经历也为她的小说积累了素材。或许正是因此,在短短一年后,阿加莎决定重返中东。

听闻友人到来,伍利先生万分喜悦,派出自己的助手马克斯·马洛温前去接待。

这时,家里却发来电报——阿加莎的女儿罗莎琳德患上了肺炎。

看出阿加莎惊慌与焦灼的马克斯主动请缨,护送阿加莎回国。

幸好,小罗莎琳德很快恢复了健康。

正当身为单亲母亲的阿加莎松了一口气,准备继续自己平淡的日子时,马克斯再次出现在她身边。

这一次,马克斯不是来做接待的,而是来求婚的。

看着面前这位足足比自己小4岁的男人,再回想上一段婚姻不幸的结局,阿加莎犹豫了。

但阿加莎又怎会因一次不幸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短暂的犹豫过后,年9月,阿加莎步入了第二段婚姻。

阿加莎与马克斯。

这一次,阿加莎看对了人。

爱情开挂后事业也开了挂——仅在短短的十年之间,阿加莎就写出了20余部作品。

她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或许是受丈夫职业的影响,阿加莎这一阶段的作品还往往带些浓烈的异域风情。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剧照

可天公不作美,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两人幸福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战火打乱。

从事考古学的马克斯参*,被派去北非。

医院做起了一战时的老本行。

此时,年过半百的阿加莎已经见证了太多的生死离别,物是人非。

大约是担忧自己难以在动荡之中活过二战,她在业余时为她笔下的两大人物——波洛与马普尔各自安排好了最后一案。

写罢后,她将手稿的副本妥善存好,甚至还立了遗嘱。

幸运的是,阿加莎与马克斯都在战争中活了下来。

年,两人终于重新过起了平静而惬意的小日子。

上天终于眷顾了她,接下来的三十年间,阿加莎总算可以在温馨与快乐中度过。

自己的新作品一部部出版,甚至还接到了王室成员的邀约,而丈夫的考古研究也顺利进行。

阿婆也真不愧是英国最早一批学会站立冲浪的女性,她的创造力与学习力在她不再年轻时,也依然无比强大——

年近五十,她又开始深入戏剧领域,并顺便开启了长达十五年自传写作。

年轻时学习冲浪的阿加莎

而她的剧本跟她的侦探小说一样畅销——

在戏剧制作人彼得·桑德斯的帮助下,由阿加莎的广播剧《三只瞎老鼠》改编的戏剧《捕鼠器》在剧院开演。

这一演就是五十余年,除了周日固定休息一天,从未间断。

就这样,又一个来自阿加莎的纪录诞生了。

65岁时,阿加莎还成立了“阿加莎有限公司”,原因有点凡尔赛——

自己的作品实在是太多了,不得不建立一个体系来专门给自己筹备出版、维护版权。

部分阿加莎的作品

06.

“人可爱,多大年纪都是可爱的”

岁月静好。

年,75岁高龄的阿加莎完成了自己的自传。

第二年,马克斯写完了自己的考古学专著——《尼姆鲁德及其遗址》。

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在接下来的年代,人们也终于要跟阿加莎告别。

首先是与作品的告别。

三十年前,阿加莎在二战战火中写成的两部作品在70年代终于得以出版、面市。

年,阿加莎献给女儿的《帷幕》出版。

在这本书中,大侦探波洛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尽管这个大胡子的胖侦探只是书中的虚拟形象,但不影响全球的粉丝为其心痛,为其悼念。

时隔近五十年,阿加莎又一次让欧美报坛为她轰动。

《帷幕》出版后,欧美的诸多报刊争相为她笔下的波洛发布了讣告。

美国《纽约时报》甚至拿出一整个版面献给波洛。

《纽约时报》为波洛写的讣告

年,牛津郡,阿加莎·克里斯蒂与世长辞,享年85岁。

同年出版的《神秘的别墅》,也成了马普尔小姐的最后一案。

在自传的结尾,阿加莎写道——

“感谢上帝赐予我幸福的一生,给了我深厚的爱。”

至此,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传奇人生落幕。

伦敦市,阿加莎纪念碑

在牛津圣玛丽墓园阿加莎的墓碑上,刻着埃德蒙·斯宾塞的诗句——

劳累后的睡眠,暴风后的港口,战乱后的和平,生命后的死亡,让人何其快乐。

07.

“女人,越老越值钱”

在阿加莎与世长辞的近半个世纪后——

如今各大书店货架上,畅销排行榜里依然有她的名字。

阿加莎结束了在人间的旅途,可更多人却因她的文字开始了对人性、对生命的探索。

看着一部部改编自她小说的影视作品,人们也不禁思索——

究竟何为正义?何为罪恶?

在《无人生还》中,她通过孤岛上的一起起谋杀与读者探讨——

法律就一定意味着正义吗?

在法律并无顾及的灰色地带,正义应该如何维护?

电影《无人生还》剧照

在根据真实的新闻事件改变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中,阿加莎通过波洛对”哪一个才是真相“的选择,让读者重新思考——

黑与白,善与恶,都是绝对的吗?

他人的罪恶给自己留下的痛苦,有没有释怀的可能?

在法律无能为力之时,私刑可以将其替代吗?

实际上,童年时突如其来的贫困曾让阿加莎对财富无比渴望,这也是她作品中多以”财杀“为动机的原因。

或许是因年轻时感情的挫败,她的某些文字中也曾流露出了些许对感情与忠诚的怀疑。

但即便一生都在书写与谋杀、与人性的阴暗有关的故事,阿加莎却并未让自己被黑暗吞噬。

在她十岁时,曾写下这样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

而当她看过繁华也见过凄凉之后,这份对生活的情趣与可爱的个性依然存在。

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阿加莎曾借波洛之口,吟过一首诗——

人生空虚,有点爱,有些仇,还有互道早安;

人生苦短,有点希望,有些梦想,还有互道晚安。

据说,有人曾问阿加莎:”你会担心马克斯变心吗?“

阿婆笑着回答:”他是考古学家,喜欢越老越值钱的一切,包括女人。“

08.

“无限可能”

如果说去年大火的综艺《乘风波浪的姐姐》让无数有年龄焦虑的人产生了“我终于不怕变老了。”的感叹。

那么阿加莎的一生,大概可以让无数曾因贫苦、背叛而一蹶不振,曾因性别、年龄而暗自焦虑的人看到——

你的可能,其实完全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对于著作等身、荣誉无数的阿加莎,我们固然也可以说她深得上天厚爱,因而总能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峰回路转。

但我们也不要忘了——

在贫困与否定中,她选择的是伏案不休;

在战火与硝烟中,她选择的是冷静上进;

在背叛与失去后,她选择的是“放下”与“重启”;

倘若她在任何一个不那么顺利的时刻,放任自己沉沦、堕落,后来也绝不会有涅槃重生、一路开挂的“侦探女王”。

我们不必感谢带给我们苦难的人,也不必因偶然遭遇的不幸而自责不已。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就此放弃自己原本存在的可能。

苦难中,或许就藏着新的机会。

倘若屏幕那边的你,也曾因一些往事而对自己的人生迷惘、绝望、怀疑过,那么,我愿将英国另一位女作家J·K·罗琳的话送给你——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也许在将来的某天,当你回头时会欣然发现——

原来,你早已将那个曾在岸边徘徊的自己,渡到了新的彼岸。

~推荐文章~

看着这批考古学家连开六个盲盒,我想起了那个隐藏款

~关于天府主人~

你好,自我介绍一下。

吾唤李临安,文能曰武能日,一个99年出生的武汉大学生。

有人说,我是这个时代的一道光。

是啊,在万马齐喑中,总得有人行歧路,逆大流,在蒙昧与垂死中发出呼喊,振聋发聩。

我们一众白衣卿相,永远都有炳若日星的目光。

青衫不负踏歌行,莫忘曾经是书生。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女王称为ldquo女王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