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会战红色家谱86岁的他,几度婉拒采访,
TUhjnbcbe - 2021/6/2 14:38:00
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02/6205113.html
两道斑白的长寿眉,一副老旧的米色背带,墨绿的圆领羊毛衫,一条在腰间的接口处打了补丁的西裤,虽然这身穿戴看上去有些年头,但干净利落,朴素大方,不失风雅。婉拒采访时,他常抱歉似的讲:“太普通了,没啥说的呀!”可切入正题时,他又是那样的严谨,甚至哪年哪月哪件事,都定格的十分准确,这就是孙广宽老人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转战过三大油田

孙老是学内燃机出身,这在当时可是个热门抢手的专业,火车用得上、煤矿用得上、炼钢炼铁用得上、开采原油仍然缺不了……

正因为这门哪都缺不了的手艺,孙老风行三大油田。从戈壁腹地的玉门油田,到柴达木盆地的青海冷湖油田,再到松辽平原的大庆油田,他就凭着自己过硬的本事,多次遭遇“抢亲”的尴尬和莫名被填饱肚子的喜悦。

年9月底,孙老随着冷湖油田的首批支援大庆石油会战的先遣*抵达大庆。

在萨尔图火车站一下车,孙老他们吃了一惊,虽然才9月,大庆已是一片银色的雪原了。

陌生之地,天寒地冻,还无处安身。正当同伴们皱眉发愁时,他们已经被驻扎在现在百货大楼位置的一个钻井队“抢”去了。那时候各路队伍刚到达,各自为*,没有统一的组织,因为缺人、缺物、缺技术,有些钻井队的头儿,就蹲火车站,趁着下车的人们晕头转向,就往自己队里拉。听说孙老他们从青海来,还会内燃机的技术,那个队长哪能放过。不但抢,还得好吃好喝的待候着。

当时,孙老他们身上没有粮票(计划经济的产物),热情的队长全包在自己身上,这藏起来一招待就是三天,可把会战指挥部的人给找苦了。说人都到了,可到哪去了呢?找来找去,在火车站附近的钻井队里找到了孙老他们,拉着就往车上拽。

那个队长不干了,粮食这么困难,白吃子好几天,就这么给整走了?

那时候会战是*事化管理,命令面前,别说是吃了你几天干饭,指挥部需要的,无条件的都得放走。

没辙!那个队长哭丧个脸,心疼那吃没了的粮食,但还是出于大局,依依不舍目送孙老他们的离去。

避免过重大事故说到这个事儿,不得不提一下全国闻名的《岗位责任制》的出炉。年5月8日凌晨,刚建成不久的中一注水站,因柴油机伸出房外的排气管水封防火装置失交换,喷出的的火花引燃了屋顶的油毡纸和木梢,酿成严重火灾。注水站全部烧毁,损失达余万元。大庆会战工委抓住这起火灾事件不放,发动群众围绕“一把火烧出的问题”展开大讨论。也就在这个时期,孙老被分配到了北2注水站,负责柴油机的运转工作。为了汲取中一注水站的火灾教训,北2注水站也发动职工对照中一注水站事故,查找自己的问题。就在这个当口,有一天,北2注水站一号泵发生异响。虽然响声被其他设备的轰鸣声掩盖,但还是被经验丰富的孙老听了出来。他立即赶到1号泵,摘掉离合,停机检查。这才发现曲轴箱副连杆的销子脱落!孙老说:“当时就出了一身冷汗呀!这要是没有马上发觉,销子在曲轴箱内滑动,极易产生火花,造成火灾啊。”虽然是一场虚惊,但还是对孙老他们促动不小。人要吃饭喝水,机器也不能让他一个劲的干,而不给他应有的保养是不行的。避免这么大的一个事故,上级没有给奖励吗?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孙老笑了笑说:“那个年头都讲,出了事丢脸,不出事正常,都觉得发现问题,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有什么可奖励的呢?”实践出真知,通过孙老避免的这场事故,建立的“设备维修保养制”同“岗位专责制”、“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质量负责制”、“岗位练兵制”、“安全生产制”和“班组经济核算制”,并称为基层“岗位责任制”,这也是我们大庆人熟知的“一把大火烧出了岗位责任制”,这其中也有孙老的一份功劳。改进过井下装备孙老一辈都和柴油机器设备打交道,自然和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年12月的一天,已经调入井下作业大队工作的孙老,利用压风机为一口井进行作业。天,非常的冷。与柴油机相连的水箱因天冷,水流不畅。这可是几千万的设备呀,在野外冻坏了,损失可就在了。孙老二话没说,脱下自己的皮大衣,盖在柴油机的水箱上,自己则靠着柴油机散发出的热量取暖,就这么在野外坚持了一宿,直到作业工作完成。孙老是个很爱琢磨事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用于作业的压风机和柴油机,各自都有一个大水箱,每个水箱一次装水,得用去12个正常的水桶的水量。他觉得两个设备共享一个水箱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他就与队里的技术员,搞了个技术革新,不但缩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也达到了节约用水和减少取水带来的人力成本。不仅如此,他还改进了压风机和柴油机履带式移动方式,把缩小化的压风机和柴油机送上了汽车。这不但提高了井下作业工作的速度,也大大改善了设备的移动的速度。这项革新,让他在会战工委领导的心目中高看一眼。哪里出现了作业问题,领导一定点他的将,他的设备是次次打头阵,次次传捷报。推让过工资涨级那个年代的人都奉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特别是*员干部,有荣誉向后退,有问题向前冲。我们前面提到,孙老是从青海冷湖油田调来大庆,而且还是油田为数不多的5级工,光基本工资每月就77块钱,77块钱是什么概念?那时候,人均工资才30元左右,他等于一个人赚两个人的工资,是个响当当的油田大工匠。高工资、高风格、高觉悟,每次队里有了涨工资、涨级的机会,只要不是大家一起涨,他也涨外,其他的机会,他都推给那些家庭困难的队友。讲到这儿,孙老告诉记者:“多少是多呀?反正我的工资养活老婆孩子没有问题,也没有什么经济方面的负担。把涨级的钱,给那些困难的,最需要的人,作为共产*员必须发扬这个风格。”告别时,他仍然在讲没啥说的,也没有啥教育意义,这些事儿,都太普通了……

转自:大庆晚报记者徐伏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战红色家谱86岁的他,几度婉拒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