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孙琳专栏我的存章爷
TUhjnbcbe - 2021/6/8 18:59:00

存章爷病入膏肓,不久走入了人生的尽头,“盖棺论定”了。做为一个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劳作苦累一辈子,太多寂寞哀伤的日子,谁人记着?谁人能够给做一个“回顾”与“总结”?

在此,我愿意为他写点儿文字以示纪念。

存章爷出生于年,正是有名的所谓“民国三十二年”苦难的年代。日本*子,土匪“老砸子”,荒旱,蝗虫,一股脑儿朝着原本就贫苦的老百姓袭来!存章爷起名“存章”,也许能够“存”活下来也就算是万幸了,值得书写成文“章”了吧!

存章爷的父亲在他不到20岁时就得病下世了。那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年。医院治不好,转院石家庄。医院。那时候人的思想“老”,对火化讳莫如深。我们孙家人为了运回老人的尸首,组成差不多一个“班”,总共是七个人专程赴石家庄。分别有孙宪章,孙成章,孙同章,孙继周,孙凡周,孙XX,李长海。为了方便乘坐火车,去时由木匠孙宪章将排子车拆散,每个人携带一个排子车零部件乘火车。到了石家庄后,仍由孙宪章将零部件组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排子车。往回拉运时,因为孙宪章岁数大了,让他独自乘火车回家。剩下的六个人分为三班,一班两个人。让其中的一班拉排子车上路。另外两班则乘火车,约定在前面的站口下车。然后让刚才拉排子车的两个人乘火车。就这样,三班倒,一直到邯郸,直至沙屯村。大家携带了窝头,菜团子。冬天,窝头、团子都冻硬了。喝的是冷水。长途跋涉,非常不容易。这是件值得我们老孙家骄傲的事。每每回忆起来无不感慨不已!体现的是孙家人的团结协作,不怕吃苦受累,那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这件事让当时在我村教学的杨印荣先生知道后,很受感动!说你们孙家人多,团结,打内心敬佩!有感于斯,后来他就搭桥,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存章爷。也就是现在的存章奶奶。在此之前,存章爷还娶过媳妇,因过不到一起离散了。

存章爷弟兄一个。失去父亲的他,老母亲操持家务,他一个人挑起了家庭重担。本来聪慧的他,由于生活所迫,原本考上了高中,结果没有上,小小年纪就开始给生产队上班挣工分。冷哩热哩,泥里水里,奔波不停。

听人说存章爷因为家庭困难,生活拮据,时常饿得慌!这样,一旦到了地里,经常好偷吃队里的尚不太成熟的庄稼。在地里干活的间隙,小麦刚刚吐穗,就会采摘了穗头吸吮里面的汁液,觉得甜津津的!麦子穗差强成熟就会“搓麦穗头”吃。至于嫩嫩的玉米穗,也不用煮熟,掰下就生吃了。沾点成熟就偷偷把玉米穗烧熟了吃。就是生黑豆存章爷也能够往肚子里咽下!

可见那时候人饥饿得厉害啊!

存章爷经历了三年困难、四清、文革等不寻常年代。在生产队一度担任过出纳、会计职务。艰难竭蹶的情况下,一辈子生养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

存章爷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肯下功夫的人。他小时候学习成绩好,语文尤其好。还擅长写写画画。休学后,坚持自学。熬夜看书,写毛笔字,绘画,爱好广泛。儿童年代的我,曾记得每当过春节,我的大哥就会去找他,俩人一块儿给孩子们制作小灯笼,过元宵节时点着玩。存章爷在小灯笼上画出了许许多多的花草、人物,特别是《西游记》里面的孙猴子、猪八戒,《封神演义》里面的神*画像,《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汉,无不栩栩如生,让人爱看。

我在生产队上班不多。偶尔上班时聆听了存章爷讲述的不少故事、传说,以及谜语。特别是猜字谜。像“莺莺红娘去降香,香头落在香台上。只说是张生秀才,原来是法海和尚”:“待月西厢一寺空,张生普救去求兵。崔莺未得佳婚配,埋怨红娘不用工”:“蒋介石损兵折将,白崇禧占领中央;金丝鸟分挂两边,宋子文脱帽成章……”都是他给讲的。让我自小就喜欢上了猜谜语,阅读文学作品。我长大后,积攒的书籍较多些。爱读书的存章爷还断不了到我这儿借书看。因此,我俩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忘年交”。

后来,由于他的妻侄杨总胜先生与我的文学、书画情缘,时不时地相会交往,互相切磋琢磨,也就间接加固了我们之间的情谊。

掏心说我对存章爷有着某种敬佩之情!我想我走上了文学之路。而有着文艺细胞,却只得全身心忙于生计的存章爷只能是抽空看看书,抑或阅读我出版的书。这岂非令人遗憾?假若给他机会,闹不好会有文艺作品问世哩,尤其是绘画。

做为孙姓自家人,我家跟存章爷一家相处的很好。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发生了点小小的不愉快。原由是我家建房建在他家地基的东侧。下地基时,存章爷不认可两家间的宅界,由此“爆发”了小“冲突”。惊动了大队干部前来调解。由此我家建房还一度停工一天多。这件事发生后,两家憋了脸,互相见面“不说话”一阵子。现在想来,也不值得太往心里去。人嘛,尤其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稀罕地方儿,一辈子结记儿孙们住处,也是常理。再说谁又能够“高尚”到什么地步?谁一生不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我来说吧,一辈子做下的提起来颇为后悔的事还少吗?对不起自家亲人、对不起别人的事还少吗?所以后来两家就归于和好了。三十多年前我的儿子出生后,家院的真空井时不时就会没有水了。我的两个孩子,才十来岁,就常常到存章爷家抬水。磕磕绊绊、摇摇晃晃一桶水被抬回家。善良的存章奶奶都是给帮忙打水。两家越处越好。谁家收获了新鲜蔬菜都会送给另一家见见、尝尝。

十多年前我的父亲病重那阵子,村里占地风潮迭起。土地价值飙升。我家与存章爷家原本兑换了的两块地,这时候他又“后悔”了。提出来要从新换回去。引起我家人的不满。犹如当年我家建房一样,两家再次发生了小小的不愉快。最终还是遵照存章爷的意愿又给换回去了。这件事依然没有影响两家间的关系。依旧保持了正常和好相处。而且伴随时间的推移也就逐渐淡忘了。

存章爷已经是三辈“单传”了。那年他的孙子孙彪出生后,身体瘦弱。医院。记得是个半夜,他的儿子、我的叔叔春周喊我起来。医院找熟人住院的。我慌得赶忙穿衣起床,一块儿奔医院,一直忙碌到天明。由于住院及时,孩子很快痊愈。并且以后发育的挺好。

存章爷一辈子可以说是个既平常却又“不简单”的人。他恪守本分,是个老老实实的农民,为国家为社会尽职尽责,踏踏实实,无怨无悔。存章爷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他是个生活的多面手,干农活啥都拿得起放得下。算数走账,汇总报表,也都是行家里手。还粗通文字,有书法绘画特长。晚年村里红白喜事都参与。

啥时候,我与存章爷能够再来一次深层次的促膝长谈……

-1-13

孙琳,男,62岁。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永年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洺州诗社副社长,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自幼喜爱文学,年开始发表作品。多年来有作品散见于《河北文学》《散文风》《无名文学》《新建安诗刊》《农民日报》《农村青年》《健康报》《河北科技报》《陶山》《九月》《河北法制报》《邯郸日报》《邯郸晚报》等报刊杂志。已先后出版散文集《耀眼的补丁》诗集《故园荷风》和回忆录《浅水小荷》。

清漳两岸编辑团队

顾问:谈歌

主编:佛刘

编辑:曾澍致巴蜀布衣赵老师

驻站作家(排名不分先后):

陈自鹏温江水温健康李晓玲窦光明李亮孙琳赵经纬李光清常忠魁李新县韩冬红吕国防

驻站摄影师:赵建永

清漳两岸投稿邮箱:

.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琳专栏我的存章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