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专栏女作家肖遥的新著酱醋茶扮成诗酒花
TUhjnbcbe - 2021/6/9 21:02:00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好玩和玩好

肖遥自序

这本随笔集收录了我这两年来陆续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以及若干家晚报和都市报的几十篇随笔。

同样的时间和功夫,可以用来聊天、溜达、看书、看电影、画画、拍照、哪怕做一顿饭,这些都挺欢乐,和写文章对我的治愈和放松一样,这些都是我喜欢的玩法儿,都属于“不做无聊之事,何谴有涯之生”的无用之事。可以说它们是创造、是艺术,之于我,更多的是游戏。

可是,与其它游戏相比,沉溺于文字的快乐,是一种深刻的广泛的互动,是一场小型的行为艺术。当你知道,你写出来了,有很多人看,有很多人跟着你一起心跳,那种心心相印的存在感会更加令人心跳。虽然不可能知道有多少人看到,有几个人的心在跳,他们跳的频率和你是不是一致?可是,这个游戏的终极目的就是——只要有一个人看到了、心动了,作为游戏的发起人,就很开心了。

打个不确切的比方,就如同爱过许多人,最后沉溺于一双眼睛一样。写作之于我,算是气场相合的缘分,是最吸引我玩下去的游戏,从年开始写周刊随笔,至今,写了十年,编成书,希望喜欢它们的人能够有个地方看到。

写随笔之于我是专业,也是爱好,说是专业,是因为我一直在用专业的态度对待这件事,说爱好,是因为我只能用业余时间去完成它们。而专业写作者,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者,那一点点鼓励、点赞、评论都很宝贵,有时候,就是为了那几声好,台上的演员会拼尽全力旋转旋转,直至倒下,能不能再次站起来管他的,“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刻断人肠”。有一个场景挺难忘:某年,和画家朋友爬*山,我说他“搜尽奇峰打草稿”,他说我“语不惊人死不休”。选择码字游戏,也可能因为我在现实里太过沉默,而我的内心又涌动着那么多的想法、故事、念头急于诉说,这种落差使得我不得不写写写,也许正因为我在现实中多数时候很无语,导致我在文章里使劲地说呀说,怎么狠怎么说,怎么狗血怎么说,怎么尖酸刻薄怎么说,怎么胡说八道怎么说,怎么结实(方言)怎么说。现实里我有多么沉默寡言循规蹈矩,文章里我就有多“人来疯”。然后,不知不觉,就写了这许多,把它们编成一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它们已经有这么多了!?也很庆幸,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享受,也可以说是坚持,不管怎样,我坚持享受下来了。也很欣慰,就像把自己的孩子们都聚集起来,点兵点将,不知不觉发现它们也可以成为一支部队了,拥有部队的感觉很好,至少令人觉得自己仿佛很有力量,虽然我还是不怎么会用它们去攻城略地。我一直是个散淡到有点天真的人,这么给自己贴标签显得很矫情,换句话说吧,出一本书,写一篇文章,爱一个人,我希望这些过程都能纯粹且清爽。所以,整理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整理的结果是,我发现自己人生最大的追求,竟然是好玩,希望自己一直能玩好。我喜欢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说过的话“写作只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拒绝成为一名‘职业’的作家,因为那就等于将生活当做职业,而生活,本该是日复一日的奇迹”。所以,我还会瞪大眼睛,张开毛孔、感受生活带给我的每个奇迹,然后,悄咪咪地揣着它们,兴奋地跑回电脑前,在文字里,大声尖叫。书评:眼前十里桃林,隔窗引车卖浆

安安

作为一个追看了十年随笔栏目的人,肖遥是我最喜欢的随笔作者。十几年间,隔三差五在《中国新闻周刊》以及《三联生活周刊》的随笔栏目上见到她的千字文随笔。以至于看到她的名字,我都会欢喜,哈,又有新文章了,太好了。

古典人类对酒当歌檐下听雨固然美好,肖遥的文字却能够给读者带来更深层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美感。就如同坐在城市乡间,一桌子香辣饭食,额上渗汗,眼前却是十里桃林,脚下曲水流觞。又或者咖啡岩茶,身处静谧之所,隔窗却是引车卖浆,油条胡辣汤的活色生香。文字与她,仿佛只是桌上棋子,随手拨弄便铿锵悦耳。读来会心一笑,到得转折处也会收获惊喜,感慨于作者的轻松与功力。

记得有一晚,加班到深夜,忽然在三联生活周刊的公号上读到一篇文章《崩溃时,波德莱尔也不如一碗热馄饨》,一看作者,又是她,这人好像有读心术,说出了我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想来她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人,能把故事讲得五味杂陈而又忍俊不禁。有时候读她的文字会感到心惊,想象着和这个人做朋友好危险,她以笔为刀,时不时会把你剖析得体无完肤,可是有着隔绝感和孤独感的现代人,谁不希望有这么一个朋友,了解你的欲望和心机,跟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扎实”“过瘾”,即便挖出你皮袍下的“小”,也不免会感到快意而舒畅。

认识了以后,知道了肖遥会摄影、能画画,一切的一切与她都得是好玩。有才有趣的人拈了生活的鸡零狗碎,打磨掉城市的烦嚣,从繁芜和琐碎里种出花来。日常生活难免惶惑、不满、惊心、沉溺,也会在花开叶落之间被一片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草叶所打动,瞬间微笑,刹那沉郁。看景、做事、为人、过去也就忘了,很少有人会把这些零零碎碎的感觉与一地鸡毛的事件攢成活泼泼的文字。

得到她的结集作品《酱醋茶扮作诗酒花》,我爱不释手,终于可以看她的文字看到过瘾了。大约因为同为西北人,读她的文字,除了现代都市女性的细腻睿智,偶能嗅出西北独特的况味,像辣子蒜羊血样麻辣,如羊肉泡样有后味,有风沙的凛冽,有山峰和沟壑的惊险曲折,有大漠的孤独和旷达。这些文字治愈了我的乡愁。

这本随笔结集两个字可以概括,好玩。可是又远非这两个字可以蔽之。她的小文章,治愈、共鸣、又狗血又烧脑,又深邃又幽默,趣味横生,令人拍案叫绝,这种复杂的审美体验,这种“爽”感,稀缺而珍贵。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周刊随笔,文章短小,但是移步易景,气象万千,这种落差感,就像跟着爱丽丝钻进兔子洞,洞里有太多令人惊讶的事物,让你合不拢嘴。

不开心的时候我会随便翻开她的某篇文章,有咖啡的功效。她写人、写物、写景都有着不同常人的角度,自行车、地铁、公交车、飞机都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表达心绪的意向,共鸣情感的容器,她的比喻离奇又不突兀,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和镜头感。作为美学硕士的背景在写作的手法上得到了专业的展现。

信息时代自媒体横溢,却难得有好玩轻松却麻辣深邃的文字,轻描淡写却流露出哲学慰藉,仿佛春之花,秋之叶;一蔬一饭,一茶一盏念过可能并未留意,会让人在喧嚣烦躁的城市生活里从心底发出微笑来,笑着笑着,也有辛酸浮上来,这也许正是肖遥随笔的高级之处——喜剧的最高形式其实是一种“含泪的笑”。

如果说演员有戏路的话,肖遥的戏路非常的宽,她写职场、亲子、文化、生活、男女、世相、友情亲情爱情,可盐可甜,亦庄亦谐,在她笔下,万物皆可成文:琐碎的、一地鸡毛的生活,被她写得热气腾腾,狗血的故事被她写得引人入胜,即便是寻常的天气或季节,在她笔下,也变得可触可感,仿佛有了颜色、形状和生命力。在寻常生活中能够发现有趣故事的人很多,但是将任何故事都讲的有趣,绝对是一种能力。如今能写的人不少,但是能写到骨子里的人不多。肖遥的随笔,之所以受到周刊的青睐,是因为她不仅文艺,还有哲学,哲学里还透着现代主义的荒诞感。读完她的每一篇文章,都会让人脑洞大开:还可以这么想?还能这么说?

随笔看起来很容易写,无非是记录下当时的心情,可是在随笔之中旁征佐引,随手拈来,却又不露痕迹,毫无卖弄之嫌,也只有真心实意把书读透,和作者心意相通声气相和的人才能做到。她的文字跳脱,读起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又如王伯沆读红楼梦“写得酣畅淋漓,读之令人神旺”,精神为之一振。她的文字带有一些存在主义的偶然荒诞,意义与无意义,目的与无目的,都完美地渗透到她的生活哲学里,一如书名,扮成诗酒花的家常菜,酱醋茶绵染其间,却能咂摸出独特而深厚的人生况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栏女作家肖遥的新著酱醋茶扮成诗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