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桑榆文学第期读书日专栏社委篇
TUhjnbcbe - 2021/6/10 21:52:00

阅读开启智慧的天窗

——谨以此文献给第26个世界读书日

吕松*

阅读,如同踏上人生的旅程。阅读,如同走进时空的隧道。阅读,为我开启智慧的天窗。阅读,让我感受到心灵的雨露和阳光。

尽管我已经有了至少50多年的阅读经历,然而,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我还是个刚刚起步的行者,在我的行囊里仍然没有足够的精神食粮可以享受一生。

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现代生活中,看电视是一种阅读,上网也是一种阅读,但电视和网络所能提供的大多只是信息而已。可是,当我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感觉就不同了,立刻就会走进思考的境界。就好像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与一个伟大的灵*在交谈,又好像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走进一位智者的客厅分享他的睿智与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书籍浩如烟海,熙来攘往的尘世中,书籍似含露的水仙,苍茫烟雨中,书籍又似凌云的白鹤。阅读让我获得了心灵的自由。通过长时间的阅读,我总结出如下体会;

阅读让人变得懂事,文明阅读,让人变得高尚,完美阅读,使人类走出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人的生命应与阅读相伴。阅读可以开阔眼界,提高思维想象能力,丰富我们的生活。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享受空气,享受大自然。

阅读又是一种情怀,亲近生命,走进心灵。阅读还是一种幸福,自然中的小草,大树,人类中的快意与波澜都会闪烁爱的火花,情的充溢,都会流露出笑的宽慰,苦的涩味。

阅读是一种拜访,中华五千年来,从刀耕火种到电子信息,从跋山涉水到遨游太空,演绎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形成了厚重的中华文化的积淀。四大发明掀开了文明帷幕,催生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屈原的长叹、孔子的洞察、老子的大智、庄子的超脱、李白的豪情、杜甫的深切、苏轼的洒脱、岳飞的壮怀、鲁迅的深刻、矛盾的隐逸、巴金的愤世、孙犁的纯真、路遥的奋力、铁凝的隽永,都会给你一颗澄澈之心、平静之心、慈悲之心、向上之心。

阅读能使你我如风,掠过千山万水,*河长江。阅读能使你我如燕,飞翔在蓝蓝的天空,领略天涯海角,倾听伊犁河谷与*浦江畔,还有喜马拉雅......

阅读能使人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的区别。联想人生的旷达与回味,即使天不下雨,天不刮风也潇洒而坦然。咀嚼平凡而伟大的生活,犹如豪壮是大海的秉性,而优雅则是小溪的风景。

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羡慕,一种感悟,一种自励,一种特别的收获与境遇。比如;欣赏一封普通的家书,你会想到简陋却温馨的故乡。欣赏一次浅浅的微笑,能冲淡你许多愁苦与无奈。而欣赏一束淡淡的康乃馨,那清雅而悠扬的纯香,将会带给你无限的思念与幸福的情愫。有人说,打开你喜欢的书,就如同走进了心灵,开始了对话与交流。交流如一杯香茗,幽香而淡远,对话如两人对酌,会心的微笑与眼神的灵犀将会冲淡你一天的劳累与心绪。走进历史的隧道与时间的定格,倾诉、交换、领悟、寄托或许更多更多......

我喜欢阅读,也曾经读过许多中外书籍,包括巴金、矛盾、鲁迅、冰心、张恨水、高尔基、普希金、奥斯托洛夫斯基等等。近几年,我读的书基本上都是本省作家及身边文友写的,如:候树槐、王长元、于笑然、沈鹏云、徐振泽、赵雪峰、关娴、于柏秋、顾文显、纪洪平、龚宝华、王爽、王贵、王书艳、侯明祥、牛立*、潘大成、贾玉新等等。

阅读完以上的书籍,收获很大,感想很多,作家们各有自己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雄辩、豪放、华丽、优雅、简洁、纯朴、轻快、诙谐、精辟等等。

其实,我认为,并非阅读他们的作品就可以学到他们的优点,如果我们生来就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迪,看到别人的优点而善于学习,运用,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同样的才华,这样的阅读,能引导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我喜欢阅读,并希望自己能够在阅读中成长,在书香中体会,塑造高尚灵*,开创完美人生。让阅读开启智慧的天窗。

原创于年修改于年

我和书的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第26个世界读书日

贾玉新

打小我就喜欢读书。那时家里困难,每学期的学费都是父母从邻居家筹借的,哪还有买课外书的钱呢。无奈,我就常常跑到镇里供销社的卖书柜台去“蹭书”看。总去“蹭书,时间久了,不但要受到营业员的”白眼”,自己也觉得不是个事。于是,就想办法从同学手中借书看。为了能在有书的同学中有个讲信誉的好印象,每次借回书以后,都小心翼翼的找张报纸或者牛皮纸把书包上皮,唯恐给人家弄脏弄皱了,看完之后再完好无损的还给人家。就这样,陆陆续续的读完了《林海雪原》《小城春秋》《暴风骤雨》等十几部长篇小说。

记得那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吧,《红岩》问世了,班里有几个家庭条件好些的同学捷足先登,买了回来。一时间,看《红岩》风靡全校。因为班里人多书少,一时半会借都借不到。书中江姐、许云峰、陈然、等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强烈的吸引着我,尤其是可爱的”小萝卜头”的命运无时无刻的牵挂着我的心,渴望读到《红岩》的心情无法形容。为了能够早一点读到这本心爱的书,我和三姐、小弟一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走街串巷捡废品,终于凑够了买一本《红岩》的钱。当我把书买回家的那一刻,心里那个高兴劲甭提了!上了初中以后,因为文化大革命砸烂“封、资、修”,学校的图书室被洗劫一空。我当时作为学生会的干部,在校*支部的支持下,发动同学,捐书献书多册,恢复了校图书馆,为同学们建起了属于自己的读书天地。

后来,我当兵到了部队,虽然训练、学习非常紧张,但是,坚持读书的习惯仍然坚持了下来。那时连队没有图书室,能看到的就是《毛选四卷》、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马恩的《共产*宣言》等伟人著作。熟读这些伟人的著作,不仅使我掌握了革命理论,打下了理论根底,同时也从中学到了许多文学、文化知识。连队*支部发现了我喜爱读书、肯于学写的特长,就把我吸收到了连队理论学习小组,成为了一名战士理论辅导员。虽然每天训练下来很累,晚上还要读书辅导,我不仅不觉得累,而且,还感到特别的充实,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这段经历,为我以后的成长进步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提升为团*治处宣传股长,负责全团的宣传理论教育工作。在我任职的七年时间里,为建立团图书馆、给二十四个连队建图书室做出了极大努力。记得那是风雪交加的冬日,我带领几名战士,乘着大卡车,冒着二十多度的严寒,行程数百里,到锦州市新华书店一本一本的挑选适合战士们看的书籍。回到团部的时候,已是夜半三更了。虽然是又冷又累又饿,但是,看到自己亲手挑选回来的书籍,心里仍是暖烘烘的。

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几年后,我担任了公司的工会主席。为了给广大员工,特别是年轻的员工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场地,工会一次性投资八万多元钱,建起了公司多年以来想建又没建成的图书馆。继而,又陆续在各基层单位建起了14个小型图书室,为方便职工阅读,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退休以后,时间充足了,读书的时间也多了。虽然年已六十,退休回家,但是,读书,爱书的习惯不仅没改,反而更加强烈了。我在家里装修了自己的书房,闲暇之际,在书房里读书成了我的不二选择。此时,我已不仅仅是爱书读书了,开始尝试着写一些小文章,时而有的文章开始见诸报端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桑榆文学第期读书日专栏社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