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言九林
编辑丨吴酉仁
说一个与“脑补”有关的故事。年,各国驻华公使首次获允以近代礼仪,也就是鞠躬礼,直接觐见同治皇帝。觐见的具体情状,如下图所示。该图来自年9月27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的版画。版画的速写图,来自英国驻华使馆秘书玛勒特,展示的是“外国驻华公使代表们于6月29日早上9点觐见皇帝时的真实场景”。《伦敦新闻画报》还以文字补充了一些版画无法表现的内容。比如:当天皇帝没有穿龙袍,穿的是一件淡紫色的外衣。站在皇帝背后的是四位亲王,跪在皇帝脚边的是恭亲王。殿内左右两侧的官员们,身上全佩着剑。背对观众的五位使节,最中间的是英国公使威妥玛,他的右边是美国公使镂斐迪,再右边是俄国公使倭良嘎哩,倭良嘎哩的身后是德国大使馆的翻译璧斯玛。威妥玛的左边是法国公使热福礼,再左边是荷兰公使费果荪。费果荪旁边是一位姓名不详的清朝官员。①觐见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同治皇帝坐在紫光阁“大内坛之座”上。各国公使从左门入殿,面向宝座向同治皇帝鞠躬一次;前进数步再鞠躬一次;行至宝座下方时第三次鞠躬。然后由俄国公使作为代表致辞(由璧斯玛将其译成中文)。致辞完毕,各国公使将国书放在桌子上,再鞠躬一次。同治皇帝微微欠身,以示接受国书。恭亲王跪在同治皇帝脚边,负责传递皇帝的“细语”。皇帝说国书已经收下,恭亲王便起身走下台阶来到各国公使面前转述,完毕后再回到皇帝脚边跪下;皇帝说问候各国君主,恭亲王遂又再次起身下台阶转述。觐见仪式结束后,各国公使再鞠躬,然后退出。②有意思的是,在当年的“京报”中,这场觐见的具体情形,却变成了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模样:“英公使先诵国书约二三语,即五体战栗。帝曰:‘尔大皇帝健康。’英使不能答。皇帝又曰:‘汝等屡欲谒朕,其意安在?其速直陈。’仍不能答。各使皆次第捧呈国书。有国书失手落地者,有皇帝问而不能答者,遂与恭亲王同被命出。然恐惧之余,双足不能动。及至休息所,汗流浃背,以致总署赐宴,皆不能赴。其后恭亲王语各公使曰:‘吾曾语尔等谒见皇帝,非可以儿童戏视,尔等不信,今果如何?吾中国人,岂如尔外国人之轻若鸡羽者耶?’”③
这段文字,见于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京报”是中文报纸,但稻叶见到的是英文版,显然是有人将之翻译成了英文。稻叶将英文版译成日文版,后来由但焘将其译回中文。浑身战栗、国书拿不住,问话答不出,脚也迈不动,汗流浃背浑身脱力至连宴会也无法参加的地步……简而言之,按“京报”的这段描述,各国公使全都被同治皇帝的天威给吓坏了。这些荒唐的信息,明显不是事实,而是脑补出来的。究竟是谁在脑补这种信息??同治皇帝,引自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