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合肥日报以《千年古村落变身“网红打卡地”!》为题,走进长丰县双墩镇海宝村,讲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千年古村落变身“网红打卡地”!
坐落在江淮分水岭脊背上的长丰县双墩镇海宝村,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是个千年古村落。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囿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十年九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外界少闻其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海宝村扭住产业“牛鼻子”,深挖文化旅游“金矿”,接续砥砺奋进,鼓起了村民“钱袋子”,成为众多游客眼中的热门“打卡点”、透视分水岭上美好生活的“一扇窗”。
△长丰县双墩镇海宝村“耕读园”
果蔬香四季村民务工忙
时维四月,春和景明。顺着海宝村境内的吴埠路驱车缓行,沿途一座座草莓园、瓜蒌园、芦荟园、火龙果园掩映于繁花绿叶之间,散发着产业强村富民的蓬勃生机。
躬身穿行于温控大棚的草莓垄间,采摘着一颗颗香甜的红颜草莓,市民程莉一家三口心情愉悦。“这边风景好,趁着假期特意过来游玩踏青!看到路边有草莓园,就停车进来体验一下采摘之乐!”程莉笑着说。不一会,手提篮中的草莓堆得满满。
“这一季草莓上市以来,已经卖出去50多万元了!”送别程莉一家,永丰草莓种植园园主王勇又迎来几位采摘游客,忙得不亦乐乎。王勇是外村人,年来到海宝村创业。这些年,他不仅自己事业有成,还见证了当地现代农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
△海宝村草莓园
安顿好进园采摘游客,王勇娓娓道来,“我来的时候,海宝村还是贫困村,没什么像样的产业。最近几年,村里的特色产业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冬、春有草莓,夏季有蓝莓、西瓜,秋天有*金梨、瓜蒌籽,四季不断档。”
脱贫奔小康,发展产业是关键。海宝村通过土地流转,引入大户和企业承租,做大适合分水岭上的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就业。如今,海宝村建起了信鸽训练基地、市外桃园、村产业园等,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就业创富。
“在草莓园一年能干多天,一天80元。这边闲着没事的时候,我还去其他园子打工,加上土地流转收入,一年下来2万多元没问题。”年过六旬的海宝村村民项贵贤掰着指头算着账,幸福写在脸上。
巧打“文旅”牌游客纷至沓来
步入村庄,蜿蜒的水泥路串联家家户户,农家院落窗明几净、绿植环绕,安宁祥和。
始自盛唐的海宝村,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洗马桥”“洗马河”“门神文化”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在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海宝村深挖农耕文化,打造了一道以“农耕体育旅游”为主题的靓丽研学风景线。
△海宝村农耕体验园
“我们对村民家家户户进行了改水改厕,完善了路网,开展了亮化、绿化,整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围绕农耕文化研学游,我们对闲置的海宝小学进行了改造,设置了农耕讲堂、研学手工作坊、农产品展示室、农耕农具展室等。这样,城里学生过来研学,不仅可以体验田园生活、感受农耕文化,还有专门的室内活动场所开展交流活动。”海宝村*总支副书记叶良华说。
走进比邻海宝村部的“耕读园”,看点十足。在农耕农具展室,捻线陀螺、连秸、纺线机、绑鞠等农用品一字排开,吸引游客目光。
△“耕读园”农耕农具展室
“我们每年还举办农耕大赛,开展扁担挑粮、推媳妇回娘家、荷塘采莲等众多竞赛,激发群众参与生态旅游休闲体育活动、体会乡土民俗文化的兴趣。自年以来,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届合肥市农耕大赛,大赛已成为海宝村的独特‘标识’。”叶良华说,海宝村游客络绎不绝,年年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成为江淮分水岭上的“网红打卡点”。“乡村游、体育赛事等带动了村内农产品销售,很多产品一度卖到断货,有力促进了村民增收。”
立足新起点“高地”再出发
岭上人家物华新,小康生活成色足。
对比今夕,头发花白的海宝村*总支书记叶道红感慨不已。“我们处在江淮分水岭脊背上,以前是十年九旱,农业靠天收。0年,付东郢水库建成后,用水问题有所改善,不过仅靠单一的传统农作物,村民收入还是有限,海宝处在‘高地’,却是经济社会发展‘洼地’。”叶道红介绍,年年底海宝村村集体收入仅元,一些村民尚未脱贫。
△村域整体规划
“这些年,在两位选派第一书记的接续带领下,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年年底村里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年起开始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村民收入节节攀升。”叶道红不无自豪地说,至年年底海宝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0.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全面小康,幸福生活新起点。“我们正按照村域整体规划,增加旱地经济作物、蔬菜果园等种植及水产品养殖,丰富农副产品种类,同时融入海宝集市、农耕比赛、农耕研学、蔬果采摘及田园体验等丰富的参与性活动,形成老师指导、老板投资、老乡致富的新局面,打造具有海宝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体验基地。”叶道红坚定地说。
编辑
李敏
审核
刘盼盼
素材来源
合肥日报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