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年7月13日1版
6月18日,协议投资额约亿元的99个重点项目在合肥经开区智能装备科技园集中签约,其中外资项目18个。随着又一批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项目落地生根,合肥经开区“”的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4个千亿元产业、2个亿元产业、3个亿元产业、1个亿元产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近年来,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合肥经开区,全面布局“二次创业”,勾勒出新的发展蓝图,重塑新的竞争优势,在创新提升方面率先一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科技+产业”——
构建科技企业成长生态体系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记者杨凤炆摄
风景旖旎的南艳湖畔,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监测大厅里,城市桥梁及燃气、热力、供水等“城市生命线”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未来这里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基地。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袁宏永告诉记者,“我们打造的城市安全管理‘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已推广至全国50余个城市,今年计划推广到国内个城市,5年内我们有信心扩大到个城市,实现千亿元的产值”。
“科技+产业”战略,正在合肥经开区集聚新一轮发展动能。
冰箱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笔记本电脑产量占世界的八分之一,以建成区占合肥市0.64%面积的土地,贡献全市约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亮丽的数据之下,合肥经开区的制造业发展看似“高枕无忧”。然而,合肥经开区自己却保持着忧患意识,用在合肥市委常委、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杨伟的话来说就是“危机四伏”:“传统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但科技是短板。我们不能抛开产业这个最大优势谈科技创新,而要以‘科技+产业’战略,让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科技最大程度产业化。”
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合肥经开区一方面加快企业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器,嫁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联产业,加速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迭代升级;另一方面,与清华、天大、北外、中科大、哈工大、安大等大院大所良性互动,推进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七大创新平台”产业化,加快构建智能家电、电子信息及集成电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聚焦新能源汽车和存储芯片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新芯之都”,推动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依托七大创新平台,合肥经开区实施科技中小企业“四个倍增”(数量、规模、效益、创新能力)计划,运用“创新券”、科技贷、高企贷等金融手段,设立基金大厦,聚集大量产业基金,构建科技企业成长生态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合肥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5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5.3%,全社会研发投入4.5%,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2.8%,授权量年均增长42%。今年一季度,合肥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3%,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高达%。
“亩均效益”——
刀刃向内推动效率变革
网络玉石雕刻机器人、消防灭火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在哈工大机器人合肥智能装备“双创”基地内,各怀绝技的机器人让人叹为观止。目前,基地已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余家,为本地3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一个智能制造产业的示范集群已然形成。
“我们眼前的厂房和脚下的土地,有一部分曾经是日立建机有限公司第二工业园的厂房和土地。”“双创”基地市场部总监钱程告诉记者,因市场原因,日立建机第二工业园建成后产能过剩,土地和厂房处于长期空置状态。合肥经开区支持日立建机科学规划产能,将其亩土地退回,导入包括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在内的一批智能制造项目。这正是合肥经开区努力打造的“亩均效益高产区”。
弱化速度、强化质量,合肥经开区自年起实施“创转升”(创新转型升级)行动,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如何用好“亩均指挥棒”,合肥经开区“创转升”工作组办公室主任李正茂告诉记者:“我区实行绩效评价工程,对企业进行ABC分类,例如大久保机械原为C类,经过倒逼*策刺激,近两年该企业年产值和税收贡献均大幅增长,从C类提升为A类。”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推动有限的资源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集中,真正达到奖优罚劣的效果。
联宝科技合肥研发大厦
一退一进,实现了合肥经开区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全区产业转型进一步加快,共盘活低效用地亩,嫁接项目将新诞生一个“千亿产值”,布局江淮大众等龙头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发展。同时,土地的效益进一步提升,年全区占地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6%、39.5%、23%。
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爬坡过坎、迎来新局面的背后,是合肥经开区以制度创新深耕改革“试验田”的不懈探索。
在这里,每个产业背后都有一个工作推进小组,他们打破部门边界,全力服务项目。这就是全区层面构建的“”产业创新支撑体系。
“经开区历经6次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机构不搞定势,一切以是否有利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准绳。”在杨伟看来,精简高效的小*府,是该区专注于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发展的优势所在。近几年来,合肥经开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进行设置,归并职能,率先实行大部门制,目前,全区20余个工作部门对应合肥市近百个部门。
职能转变,服务跟上。合肥经开区对企服务从“保姆式”服务升格为“管家式”服务。“管家”们从企业的战略规划、产品设计阶段就提前介入,不仅事后协调,更有事前提醒。
与此同时,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在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基础上,合肥经开区引入第三方实施度绩效考核,让企业和公众评判工作优劣,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聘任聘用等直接挂钩,使得薪酬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做到“好有激励、差有问责”,成为激发干事创业的内在动能。
经过多年探索、完善,合肥经开区形成了“**机关职能+企业化管理+绩效工资制”的混合体制,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展示了改革开放试验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创新独到之处。
“二次创业”,合肥经开区目标指向高质量。今年一季度,该区14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多数超过预期,生产总值保持中高速增长,多项指标显示产业演进和动能转换明显向中高端迈进。
文字:经济日报记者文晶通讯员王峰李长龙
图片:资料图
编辑:韩洁
更多新闻
健身可顺带领补贴!万元“红包”下月起开抢合肥人,你名下的不动产,可以通过支付宝刷脸查询了!合肥市区中小学学区划分方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