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当艾气包裹着粽香
逐渐在街头巷尾弥散开来
一个庄重的节日也朝我们走来
又一年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佳节
愿大家
端午安康
端午节
也叫
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
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
叫法最多的节日
端午由来,众说纷纭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樽共。
叶里*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描述的就是端午时节了,在这个“鸟鸣惊破好梦”的时节,天气暖和而不酷热,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纪念屈原公元前年,秦*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并出。直至民国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与夏季时令相关有学者的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中国的很多节日与节气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端午”与“夏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至提醒人们高温到来,在阳光雨水充足、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同时,蚊蝇开始滋生,疫病流行。以夏至为分界的自然界变化,影响到古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去科技水平不发达,人们在认识到这一现象后,为了提示这一关键时日,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富有文化内涵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下面这些习俗里
或多或少
藏着古人的对于平安的追求
和养生的智慧
吃粽子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
一说是为了托人江中
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
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
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
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
食用粽子
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
戴香囊戴香囊
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
为了清香、驱虫、避瘟
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
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
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
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通九窍、防瘟病
老年人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
和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
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
青年人则是一般佩戴着
恋人早早做好的精致香囊
采艾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
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
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
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可驱蚊蝇,净化空气
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
可抑制病*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饮雄*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
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朱砂等
成为流传甚广的雄*酒
同时人们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
以驱*虫,求小儿平安
但雄*属有*类中药
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
专家建议用*酒和五加酒代替
*酒属温性生饮可治疗天热引起的厌食、烦躁热饮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赛龙舟屈原含恨投江
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
由此赛龙舟也成为
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
赛龙舟不仅有趣好玩
而且锻炼身体的效果非常好
对久坐族改善
腰肌劳损、肌肉僵硬等问题
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唐诗宋词里话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酒……
其实在众多特色民俗中,
蕴含着满满的情怀和意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端午相关的唐诗宋词。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竞渡诗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表夏十首(节选)
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赏析: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诗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写中,仔细阅读,方有所悟。
渔家傲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郦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赏析: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
端午即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赏析: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端”有开头、初始之意
愿你尽享端午假期的悠闲轻松
在假日后抖擞精神
再出发!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编辑:侯琳
审核:李辉
京九晚报新媒体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