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蚌埠再获中央级媒体
TUhjnbcbe - 2021/8/19 4:44:00
《瞭望》新闻周刊近日刊发文章《蚌埠C位之问》

↓↓↓

蚌埠C位之问

刘菁陈尚营

■抓住风口机遇,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转型,是蚌埠市在洞察科技、产业变迁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

■答好“C位之问”,要把“干在当下”作为“谋在长远”的前提,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躬身实干、埋头苦干、争先快干,让传统工业城成为低碳生态发展的新“珍珠”

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个小渔村,年因一条铁路的开通,收获工业文明之光。古渡乡集一跃成为交通枢纽、工业重地。当地人说,我们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这就是蚌埠。


  蚌埠地处皖北,淮河穿城而过,城内建有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雕塑。此地因盛产珍珠又被誉为珠城。


  历史上,蚌埠曾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发展基地和皖北地区工业领头羊,生产了安徽省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收音机,在安徽早年流传有“合(指合肥)老大、蚌老二”之说。


  伴随着老工业基地转型,蚌埠发展步伐放缓,被省内几个兄弟地市超越。在全省工业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格局中“边缘化”之危,成为蚌埠人的隐痛。“C”,是蚌埠车辆牌照的城市代码,蚌埠如何重回“C位”,全市上下努力求索。


  有志争先,不甘人后。新时代带来新机遇,蚌埠人创造新发展:创下世界纪录的0.12毫米超薄玻璃、全球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获批建设……


  “C位之问”,对于蚌埠这座曾拥有光环的工业基地城市来说,更具深意。

老基地的新“双基”


  研究一座城市,最好先去其博物馆。


  在蚌埠市博物馆,“镇馆之宝”是距今年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这尊出土于蚌埠双墩遗址的塑像因其“神秘微笑”让人惊叹古人工艺之精美。


  仔细观察小孩手掌大小的陶塑人头像,可以看到陶土质地中闪烁着云母和石英颗粒的微光。


  在淮河边生存的古老人类,已经开始利用当地的石英石矿产资源。“在陶塑和其他陶器里,很多都掺有石英颗粒。”蚌埠市博物馆馆长季永说。


  距离博物馆不到10公里,是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七千多年后的今天,科技工作者仍然把石英石作为重要的原材料,研究制造各种玻璃。但他们现在研究的玻璃,早已突破几十年前传统玻璃的概念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玻璃新材料技术专家彭寿说,以蚌埠为代表,中国在新型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种玻璃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根本性转变,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蚌埠较为完备的玻璃新材料产业链对企业有着吸引力。年,国显科技从深圳迁址落户蚌埠高新区,年,企业实现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59%。在国显科技有限公司,一张看似普通的黑色玻璃茶几暗藏玄机。“它是茶几,也是一块电子显示屏。点击茶几桌面屏幕就会亮起来,可以切换出中国象棋、钢琴演奏等娱乐功能。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放在茶几上就可以直接充电。”国显科技副总经理甘明华说。


  包括新型显示在内的硅基新材料,正是蚌埠着力打造的两大产业集群之一。今天被称为“玻璃之城”的蚌埠,已建立了新型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的硅基新材料全产业链产业体系。


  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一楼展示厅内,0.12毫米超薄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国内首片高品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在二楼,各种尺寸、颜色各异的发电玻璃是这里的主角。


  一块发电玻璃被红色窗帘遮挡,拉开窗帘,连接在玻璃上的三个灯泡就会发光。“在室内或是阴雨天,光照条件差,一样能发电。”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物化检测所副所长王友乐说,这样的弱光发电玻璃,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从以前的普通玻璃,到如今的泛石英材料产品群,蚌埠人有着更远大的目标——打造千亿硅基新高地和世界级硅基制造中心。


  聚乳酸制品所代表的生物基新材料,是蚌埠“双基”发力的另一个工业之“基”。蚌埠市已全面掌握从玉米、木薯、废弃农作物秸秆等生物材料中提取乳酸、生产聚乳酸、产生聚乳酸纤维,然后纺纱成锭、聚塑成型、制造成品全产业链。蚌埠在此产业上全面发力:建成国内首条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线、生物基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


  安徽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均可生产聚乳酸环保口罩50万片,产品具有亲肤、透气、可降解特点。公司总经理章勇说,目前公司利用聚乳酸原料制成成品,延长了产业链条,取得了经济和环保双收益。


  年11月,北京冬奥组委发布消息,位于蚌埠的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应商,将为北京冬奥会提供生物可降解餐具和相关支持服务。蚌埠,第一次把可降解餐具卖到了奥运会。


  蚌埠市委书记*晓武说,蚌埠正在加快硅基和生物基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坚持创新驱动、招商带动“双动并进”,着力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中心。

工业城的碳中和


  今年3月,蚌埠召开了一场“周年成绩单”新闻发布会。年2月28日至年3月1日,蚌埠市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运营一周年,累计发电超过万千瓦时,收益约万元。


  这个示范项目是一栋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巨大厂房。远看它并无特别,走近细看,会发现厂房的外墙和屋顶,使用的都是发电玻璃,上面密布纹路。按项目运营时间25年测算,运营周期内,项目将累计节约燃煤约1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5万吨。


  同在今年3月,《蚌埠市禁止、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施行,蚌埠成为安徽省首个制定禁塑规定的城市,全市进一步推广使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品。


  在蚌埠的一些大超市里,收银台前摆放着一摞规格不同的塑料袋,上面不仅有“生物基可降解”字样,还用大字印刷了宣传标语:“生物降解可替代,绿色发展有未来”。到年底,蚌埠预计实现年产40万吨聚乳酸能力,在部分领域加快生物可降解材料对传统塑料的替代。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色升级是中国制造未来的必由之路。”*晓武说,抓住风口机遇,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转型,是蚌埠市在洞察科技、产业变迁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


  碳达峰、碳中和任重道远,唯有汇聚一城一地的努力,方能达成目标。蚌埠已经在行动,蚌埠市发布了年至年超低能耗建筑专项发展规划,旨在将蚌埠打造成为国内首个光电建筑示范城市,着力实现国内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建筑薄膜光伏应用光电领域发展“双领先”。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陶立纲说,蚌埠在国内第一个“吃螃蟹”,打造了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10兆瓦,“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大幅降低工业能耗指标,使夏季厂房内工作环境温度下降约4到6摄氏度。”


  借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蚌埠已打造了市体育中心、市文化馆等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蚌埠为自己立下了目标,力争5年内建设超低能耗建筑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10万平方米,推广光电建筑万平方米以上。到年累计建设超低能耗建筑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30万平方米,持续推广光电建筑,安装薄膜组件万平方米,装机容量约兆瓦,是安徽最大的常规水电站装机容量的3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蚌埠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年,以*命名的环保艺术展示馆开馆,馆内展示的艺术品,是*在电影拍摄制作过程中使用过的器材、电影道具,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再创作。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就有一些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我们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塑料制品将会和蚌埠历史上的很多工业产品一样,被摆进博物馆,成为蚌埠绿色发展的见证者。

实干成就“C位”


  3月29日,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合肥举行。蚌埠市副市长陈忠卫介绍,自去年揭牌以来,蚌埠片区围绕硅基、生物基、新能源产业,深化制度创新,优化项目服务,强化企业集聚,新增注册企业家,对比今年初,增长%以上,已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8亿元。


  按照蚌埠制定的目标,“十四五”时期,蚌埠要全面提升在全国、本省发展格局中的位次和影响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GDP力争突破亿元。


  *晓武说,目标已定,如何作答,唯有实干。“加快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努力以实绩答好‘C位之问’、以实力站上‘发展C位’。”


  蚌埠上下深知,“C位”不能自封,“C位之问”,需要行动作答、实践检验,需要干事创业的激情。今年1月份开始,为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蚌埠开展“暖心回访”。回访对象为*的十八大以来蚌埠市受到处分的*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回访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既加强对受处分人员日常监督管理,也及时向其传达组织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其重树干事热情,唤醒初心、重拾信心,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为催生企业发展动力、激发市场经济活力。蚌埠从去年底开始,开展“四级书记”带领万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蚌埠市委常委、*法委书记吴捍卫说,自己下基层不仅看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解决市区上下班高峰期拥堵问题,还到安徽海勤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蚌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企业和园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蚌埠依托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所等研发资源,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合作,高水平建设各类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室,积极主动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争取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


  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津浦铁路跨过淮河,在蚌埠设站,连接中国南北交通。轰鸣的蒸汽机车,打破了蚌埠古渡乡集的宁静,结束了淮河岸边田园牧歌的时代,蚌埠很快居于安徽的交通、*事、经济“C位”。


  进入新时代,面对全体市民重回“C位”的疑问和期盼,*晓武说,答好“C位之问”,要把“干在当下”作为“谋在长远”的前提,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躬身实干、埋头苦干、争先快干,让传统工业城成为低碳生态发展的新“珍珠”。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编辑:谢祖武校检:袁玉柱监制:成凯监审:朱素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蚌埠再获中央级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