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上级媒体每周看绩溪5月17日5月21日
TUhjnbcbe - 2021/8/20 2:35:00

5月7日至5月2日,人民日报、央广网、央视综合频道、中安在线等央媒、省媒先后报道绩溪,一起来看看!

人民日报-安徽频道

建设美好安徽福泽八皖百姓

图①:安徽马鞍山市石臼湖生态美景。

范柏文摄

图②:安徽安庆市望江县生态环境改善后,家禽饲养业十分兴旺。

盛志刚摄

图③: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刘墩村塘拐南林圩,臭水沟蝶变“秀水河”。

周跃东摄

图④: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瑞川村,两个小姑娘手机直播采茶现场。

汪在毅摄(人民视觉)

图⑤:游客在安徽*山市蜀源村的向日葵花田中游玩。

*晓萱摄

图⑥:改建后的安徽海拔最高的“四好农村路”岳西县天妙公路。

许萍摄

来源:人民日报-安徽频道

央广网-安徽频道

绩溪:防汛备汛正当时


  5月以来,安徽省绩溪县正式进入汛期。该县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


  4月初,调整充实了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由县委书记担任*委,县长任指挥长,落实**同责、一岗双责。各乡镇成立了以乡镇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领导组,县农水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防指重点成员单位组建了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防汛抗旱领导组。落实40座小型水库和重点山塘、重要河段护岸等重点防洪工程的防汛行*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管理巡查责任人,明确0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县乡村三级责任人及监测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


  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改


  3月初,各乡镇和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按照分级分部门负责原则,在县防指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全面深入开展了汛前安全检查和行业防汛抗旱风险隐患自查。结合绩溪地质特点,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对旅游景区、在建工地、小水库、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低洼易涝区等进行再摸排和巡护检查,特别是对山体切坡段及山核桃主产区植被薄弱的地方进行重点巡查、重点防范,落实防护救措施。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和薄弱环节,逐区域、逐工程、逐项目建立问题整改清单,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时整改到位。


  修订完善应急方案预案


  各乡镇和有关单位结合本地本行业防汛抗旱工作实际,立足实战、实用、实效,切实加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梳理、及时修订完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等专项预案及水电站、尾矿库等重要工程设施应急抢险预案。全县40座小型水库汛期控制运用计划于4月9日制定下发。4月22日,县防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强降雨期间危险区人员转移避险工作的报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明确转移对象、精准临灾预警、落实避险措施、严肃追究问责。


  充分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县级财*将防汛抗旱经费列入财*预算,充实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上级下达的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专项用于购置防汛物资及抗洪抢险设备。完善社会号料、企业协议储备机制,落实储、管、调、运等各环节保障措施。对水库、险工险段做到就地、就近备料,水库、重点山塘和重要河段等防洪工程所在的村、组也按要求预备了一定数量的砂石和编织袋,做到按需足额储备。加强镇村两级避灾场所建设,配送相关物资,保障临时避险人员基本生活。


  全力推进应急队伍建设


  调整了由县公安、人武(民兵)、消防、林业及重点成员单位等部门组成的县级抗洪抢险应急抢险连队,共人,其中防汛抢险专家组72人。各乡镇组建了不少于30人的防汛抢险应急小分队,并进行登记造册。各乡镇及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演练计划,截止4月底完成各类培训4场7人次、演练4场5人次,切实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强化信息系统运维保障


  县农水局、自然资源规划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对雨情、水情、墒情、图像监测监视和基层预警设备、信息传输网络等进行全面检查维护,保证信息采集准确、传输畅通、应用有效。县防办实现应急、农水、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视频会议系统实时联动、信息共享,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宣)

来源:央广网-安徽频道

央视综合频道

《秘境之眼》白鹇

来源:央视综合频道

中安在线

绩溪:用红色收藏讲述初心故事

汪国安,是绩溪县长安镇镇头村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老教师。在他的家中,完好的保存了毛主席语录、像章、歌曲、土地证、粮票等50至70年代的红色收藏,他在展示自己藏品的同时还讲述了这些收藏背后的故事。


  汪国安老人将他的红色收藏,全都放在一个铁皮盒中,看见记者的到来,才小心翼翼的将其一样样的拿出,并讲述了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


  “这本是毛泽东选集,是我在县五柒大学读书时发的纪念品,这是毛主席语录,当时在文革期间,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学习毛主席语录热情非常高,我们学语录,唱语录歌,用毛主席教导的话去行动,这是我当年所佩戴过的毛主席纪念章,这是我当年参加革命现代戏演出的剧本沙家浜,这是我保存的粮票,我们参加工作后发粮票,我们凭粮票到粮站买粮食,这本是我在省干校学习时的读本,我学习时所做的记录。”汪国安一样样详细的向记者介绍着。


  在汪国安的红色收藏中,年代最久远的就是一张于年签发的土地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绩溪县第一批签发的土地证。


  “习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今天我手捧建国时国家发的土地证,想到了*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的壮烈场景。真正理解到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含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汪国安略微有些激动地说到。


  汪国安告诉记者,这些老物件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它们身上带有历史的印记,反映了中国共产*的光辉历程,通过这些红色藏品的展出,希望能唤起居民们的红色记忆,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

来源:中安在线

编辑:吴颖杰

来源:绩溪县融媒体中心

声明

凡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级媒体每周看绩溪5月17日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