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媒体聚焦齐鲁晚报打造中国北方ldq
TUhjnbcbe - 2021/8/23 19:02:00

本文来源:齐鲁晚报

6月20日,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正带动农作物育种进入“精准调控时代”。济南为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正前瞻性地布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相关成果的产业化项目。为确保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育种中的科学安全运用,我国也正在积极制定基因编辑技术及产品的监管*策。基因编辑技术带动农作物育种进入“精准调控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稳定解决了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然而,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粮食安全还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仍不稳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现代农业“芯片”的种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把“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作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一个重要举措。生物育种是指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是育种领域科技含量最高的细分行业。6月20日,在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生物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我国生物育种技术进展和产业化前景展开展学术交流。不少专家认为,构建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强化种质资源深度挖掘,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强自立,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根本保障。目前世界种业已进入到"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据悉,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的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的工程技术,曾四次被评选为“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与转基因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不转入外源基因,只是对物种内部存在的基因进行修饰,更为安全,因此也被称为“基因魔剪”。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作为育种“4.0时代”的代表性技术之一,近些年发展迅猛,其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技术,为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人民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带动农作物育种进入“精准调控时代”,已成为美欧等发达国家相关研究机构和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巨头公司新一轮的研发与投资重点,将对全球种业技术迭代升级与产业格局产生革命性影响。

济南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

率先布局基因编辑产业

济南正在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6月12日,济南“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的行动方案”正式实施。“生物育种作为现代农业的“芯片”,对解决我国种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促进粮食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论坛上,济南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宏志介绍,济南积极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明确以现代种业为“第一引擎”,着力实施“种子提升”工程,先后搭建起全国蔬菜种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育苗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现代种业科技平台,建成省市两级种质资源库。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介绍,目前,公司在平台建设运营方面,已经建成平米世界一流的研发平台,汇聚了一支由院士领衔、海内外生命科学领域高层次专家和优秀人才组成的余人的研发团队;在技术创新方面,作为国内首家拥有基因编辑底层核心技术(CRISPR酶)的公司,舜丰生物围绕该技术系统布局了80多项专利,其中包括PCT国际专利申请18项。通过对基因编辑技术瓶颈以及衍生技术的研究,在基因组靶向修饰的精度与效率、降低脱靶效应、提高特异性、对细胞的影响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在农作物改良方面,舜丰生物建立了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大豆、番茄、生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在内的近20种作物高效基因编辑体系,并瞄准营养健康和轻简化这两大方向开展精准育种工作,目前已经创制成功包括高油酸大豆、高VC生菜、香味玉米、耐除草剂水稻等等在内的多项一代产品。基因编辑植物评价规范正在制定相关监管*策也已在路上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农作物育种提供了一种方向。但是部分公众认为外源基因的引入会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对转基因育种仍然存有一定的疑虑。一直以来,转基因农作物受到非常严格的监管。基因编辑技术育种,是否也要和转基因育种一样,受到同样的监管呢?由于基因编辑技术育种相对更安全,对此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目前,我国对基因编辑产品是否需要监管及如何监管尚未有相关*策出台。在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特别就“基因编辑技术及产品知识产权和监管*策等研究”主题举行了圆桌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中心主任朱健康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邓兴旺院士,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马淑萍,农业农村部转基因安全评价副处长焦悦,先正达集团中国北京创新中心总裁张蓓等就基因编辑技术及产品知识产权和监管*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专家指出,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中的优异核心种质、现代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基因编辑技术水平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由于我国尚未出台基因编辑产品管理*策,使我国出现了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领先、管理滞后、应用空白的被动局面。对此,农业农村部转基因安全评价处副处长焦悦坦言,基因编辑技术给农作物育种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已无法直接参照现行《农业转基因生物(植物、动物、动物用微生物)安全评价指南》进行安全评价,但一些基因组编辑产品与传统育种产品无法有效区分,因此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基因组编辑产品监管*策。“国家鼓励创新但也保障安全。我们高度重视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正积极开展研究,形成了‘个案分析、分类管理’的评价思路。”焦悦介绍,当前,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规范正在积极制定过程中,国家将制定适合于中国的基因编辑技术及产品监管*策,相信不久便能颁布实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聚焦齐鲁晚报打造中国北方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