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年的文明史、余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青州古城是国家AAAAA级景区,历史悠久,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满洲驻防旗城等六座古城,作为整个山东地区*治、经济、*事、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多年,孕育了其丰厚的历史风韵。
让我们从齐鲁晚报A09版整版报道中看古城青州如何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发展的底气......
古城青州: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发展的底气
潍坊不断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县域。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潍坊的县域各有特色,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今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古城新韵”系列报道,试图解开潍坊县域高质量发展密码。城市越发展,越能体会文化的重要,发展经济可以让百姓富足,注重文化建设更可以聚民心、强信心。在“十四五”规划中,青州提出“着力推进传承创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海岱惟青州。论经济实力,青州是全国百强县。论文化底蕴,青州古九州之首的光环无人能及。近年来,青州将历史渊源、城市精神、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浓缩成一条主线,依托文化的核心竞争力、辐射力,进一步放大文化的杠杆效应,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利用好历史文化积淀,擦亮“文化青州”的名片,古城青州重拾辉煌底气十足。
01兴建城市博物馆群,破题文化强市建设七月的青州,骄阳似火。南阳湖畔的一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挥汗如雨地加紧施工,他们身后,一座以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台、阙楼”为原型的建筑拔地而起,初具规模、气势恢弘。
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青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该项目投资10亿元、占地亩,由梁思成先生的弟子、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院士领衔设计。按照计划,到年年底,青州博物馆的五万余件馆藏文物将有一个新的归宿。青州博物馆副馆长杨华胜告诉记者,新馆展陈面积将是旧馆的5倍,项目建成后,青州博物馆将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型博物馆。
一年之后,这里还会聚集起多个非国有专题博物馆。届时,一个以青州博物馆为核心的博物馆群将成青州文化发展的新地标。
青州对这一新地标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展现青州文化、艺术和建设成就及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场所。
自青州博物馆新馆项目动工以来,杨华胜就一直靠在工地上,对他而言,新馆不仅意味着高大上的新工作环境,更意味着,青州将有一个全新的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的窗口。“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客厅’,整座城的历史都集中在这里,可以说,博物馆藏着一座城的文化家底。”杨华胜表示。
城市越发展,越能体会文化的重要,发展经济可以让百姓富足,注重文化建设更可以聚民心、强信心。在“十四五”规划中,青州提出“着力推进传承创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
海岱惟青州。论经济实力,青州是全国百强县。论文化底蕴,青州古九州之首的光环无人能及。近年来,青州将历史渊源、城市精神、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浓缩成一条主线,依托文化的核心竞争力、辐射力,进一步放大文化的杠杆效应,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利用好历史文化积淀,擦亮“文化青州”的名片,古城青州重拾辉煌底气十足。
02延续历史文脉,让古城“活”起来青州市博物馆群往东3公里就是青州古城。
踏着青石板路,走进散发着厚重沧桑感的“十里古街”,眼前飞檐高挑的门楼、青砖小瓦、雕梁画栋,各种古玩字画店铺,置身其中,让人恍若穿越回了古代。
相比国内其他被搬迁一空或者粉刷一新的“古城”,青州至今仍有超过2万原住民悠然自得地在古城内生活和工作,与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相得益彰,因此也被誉为是一座“活着”的古城。
打造一个“活着的古城”,青州一直不遗余力。让古城“活着”并非只是简单的“有人居住”,更在于当地*府对各种文物、文化的保护、传承、活化和保育。每天上午9点到11点,是李广武的表演时间。在搭档的配合下,这个78岁高龄的瘦小老头乐此不疲地表演着“扑蝴蝶”技艺。他头戴花帽子,身穿红色花褂、绿色花裤,耳边还簪着两朵红花,为了扑到搭档手里挑着的“花蝴蝶”,他时而鲤鱼打挺,时而前滚后翻、时而金鸡独立,持续十多分钟的高难度动作,不要说七旬老人,即便是年轻小伙也不轻松。表演结束后,游客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只为精彩的表演点赞,更是为老人的坚守致敬。
作为“扑蝴蝶”非遗传承人的李广武怎么也想不到,当年为了填饱肚子跟着父亲学的“杂耍”让现在的自己吃上了“财*饭”。“*府买单,给我们搭台,我每天都演得带劲儿,在抖音上还有自己的粉丝群。”李广武笑呵呵地说。
在青州古城的街巷里,像李广武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还有很多,花毽、挫琴、八角鼓……每天有近百位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遗传承人在古城里免费为游客表演、展示。
青州市文旅局文化发展中心主任马爱娟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很多非遗都面临失传的窘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青州每年财*拨付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遗艺术团常态化展示展演。通过这种形式,“抢救”了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府买单,百姓受益”的青州非遗惠民新模式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如今,引人入胜的非遗表演成为青州古城街头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专门设置的非遗传习所也挽救了众多濒临失传的技艺,而这些都成为古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把握历史契机,打响‘青州古城’形象品牌,打造‘活着的古城’,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也是一个大工程。”青州古城*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元德认为,重视文化,既要让外地人觉得你有文化,更要让本地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谈起青州人对古城文化的呵护,刘元德深有感触。有一年,古城内最负盛名的千年古槐被暴风雨弄断一根树枝,这把老百姓给心疼坏了,源源不断的电话打给市长热线反映,希望*府能进一步保护好古树,在古城百姓心中,千年古槐早已成了古城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他们不允许古槐有任何的闪失。刘元德还介绍,古城阜财门的城墙里是青州砖雕、木雕、石雕博物馆,当年建馆时,很多老百姓都将自己家中收藏的宝贝捐了出来,大家都想为古城文化的挖掘工作尽一点力。而青州对古城历史文化的挖掘也从未止步,始建于唐代的表海楼曾是青州的地标性建筑,如今,这座历史名楼将从古文献材料中复活,刘元德介绍,表海楼建成后,在为青州古城增色添彩的同时,将南接偶园街、西连衡王府大桥古建筑群,青州的历史文脉将进一步延续。
03“书香青州“,让文化根植于民间在青州,你能看到从前,也可期待未来。
夏夜,行走在南阳河旁,跑步的市民、踢花毽的老人,独特的市井风情让人神往。而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城市书房”更是这座城市文化氛围浓厚的最美注脚。
在南湖书院,市民那婷告诉记者,只要有时间她都会走进书院,在昏*的书灯下享受一个人的阅读时光,感受这座古老城市中永远不变的人情书意。
在青州,像这样的“城市书房”散落在各个商场里,社区里,这一个个饱含书香、墨香、茶香的文化驿站,让市民游客有了驻足休憩、品读古韵的文化空间。
近年来,青州市委、市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打响“文化青州”品牌,呈现出以文化激发活力、以文化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创新实施“全民阅读直通车”工程,连续14年举办青州市全民读书节,3个家庭入选全国书香之家,5个家庭入选山东省和潍坊市书香之家,71个家庭获评青州市书香之家荣誉称号。青州市被评为“首届山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市”“第二届全国书香城市”。在此基础上,青州市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阵地,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青棹科技公司共同打造建成城市书房,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让城市充满书香。
青州还先后投资万元建设新图书馆,投资万元建设新文化馆,投资1.5亿元完成云门剧院提升改造,青州市图书馆、文化馆均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青州市文旅局*组成员、副局长王宗亮认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这种实力应该体现在每个老百姓的身上,而青州自古以来就有崇尚文化的传统,这种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积淀才是青州延续两千多年仍散发魅力的根源所在。
04文化赋能,”雅“”俗“齐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加上坚实而广泛的民间文化基础必将会孕育出庞大的文化产业。在青州,用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水到渠成。
7月19日,当记者走进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立即被眼前的作品所震撼:一幅幅构图饱满奇异、造型夸张独特、色彩丰富艳丽的农民画仿佛让人闻到了泥土芳香,从这些质朴、鲜活、灵动的作品中,你可以感受到画家纯真质朴的情感。而深入生活、接地气,正是这些作品旺盛生命力的来源。
今年74岁的马季青家住青州市*楼街道东沙营村,他的家就是画室。作为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农民画”项目代表传承人,年过七旬的他仍笔耕不辍,“忙起来一天要画六七张都不够,咱就是个农民,现在这把年纪在家里就能把钱赚了,多好啊!”马季青不光自己画,全家九口人都是农民画画家。
农民画不光农民在画,已成为一个独特的绘画门类吸引众多爱好者。在画院的一间画室内,王海伦创作的《舞龙》即将完成。她告诉记者,孩子的学校就在画院附近,每天送下孩子,她就来画院学习、创作农民画,她创作的青州农民画多次在国家、省级画展中获奖,凭着农民画,王海伦现在已是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而围绕农民画也衍生出众多的文创产品:瓷器、丝巾、抱枕、文化衫、文化包……青州市农民画协会常务理事、青州非物质遗产青州农民画项目传承人杨立生告诉记者,如今农民画的相关产品众多,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十元不等,他们还和酒厂、景区、宾馆、企业合作,创作出云门山系列、弥河银瓜系列、仙客来系列、柿子系列、山楂系列等20多个样品的青州农民画创新作品,通过青州农民画与国画、书法相结合,以青州特产为原型创作出的“福”“寿”“康”“宁”字系列和弥河银瓜系列适合现代家居悬挂的青州农民画深受市场欢迎。
记者了解到,从年起,青州就将农民画作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来抓。如今,青州农民画协会会员2千多人,农民画专业合作社10个,年创画作万余幅,年书画商品交易额万元以上。农民画作为带有青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兴产业为外界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