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零距离走访行知学校教育集团一校六区教师代表
随着恒通校区、东七校区、漕冲分校、学苑分校、站塘分校、四十中分校的先后投入使用,年12月,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正式形成两个校区、四个分校的集团化办学格局,在校学生规模约人。
行知学校教育集团短短几年时间办学规模迅速发展,名班主任、名师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度被坊间称为“行知现象”。近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零距离走访该集团两校区、四分校的教师代表,一起呼吸这所学校散发出浓郁的教育气息。
王佳佳老师(学苑分校数学教师)
开心课堂引领同学们爱上数学
“只有王老师才能做到让数学课不那么乏味。”这是王佳佳老师所带班级同学们对她课堂的评价。在数学课堂上,她有时是小伙伴和同学们来一场兴奋的互动,有时又成为“段子手”和大家嬉笑玩耍,更有些时候化身“知心姐姐”和孩子们推心置腹。
在王老师看来,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王老师针对不同的年级段有着自己的“独家秘笈”:“一二年级我会更加注重同学们数学习惯的养成,例如端正坐姿、上课倾听等等,通过利用好课堂前10分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教授新的知识”,此外,三四年级则更加重视同学们逻辑思维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进入高年级以后,数学语言的表达愈发重要,通过学生对知识内化达到巩固的目的,锻炼了同学们们表达的能力。”
除了教学方面的创新,王佳佳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还和同学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学习浮躁期的贴心交流、放假回来后的小小玩笑……都成为王老师至今难忘的美好回忆,也让她在教学的路上成长起来。
受访人:刘晓杰老师(漕冲分校英语教师)
情境教学英语学习原来这么有趣
来到刘晓杰老师上课的教室门口,就被欢快的英语歌曲和同学们的阵阵笑声吸引过去,“放我的放我的,老师我昨晚唱歌了”……原来是刘老师课前与同学们互动,前一天晚上同学们会把自己英语朗读的段落或演唱的歌曲发送到学习交流群里,刘老师不仅会一一聆听并纠正读音,还会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选择部分播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深厚起来。
刘老师向记者透露自己大学本不是英语专业,但凭着对英语的坚持和教学的热爱,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工作岗位。他一直认为让孩子们爱上一门学科很有必要,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情境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堂间,讲到must和need的使用时,刘老师不会在黑板上死板地列下语法重点,而是以故事为例,创设了一个孩子和妈妈为了写不写作业而逗趣的情景,一问一答之中,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轻松就学会了词语的用法。
唐娜娜老师(东七校区信息教师)
集体学习求知的氛围让她快速成长
来到行知学校,唐娜娜老师真正感受到实现自己教学生涯“质”的提升。学校的师徒结对,有了经验丰富的前辈指导,她的课堂教学水平走上了快车道。“以前学校信息技术老师非常少,连自己都不知道课讲得好不好,来到行知学校这个大家庭就不一样了。”唐老师还记得第一次上公开课时很不理想,经过前辈老师的指点,反思总结,课上得越来越棒,同学们越来越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愈发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唐娜娜老师一刻也不放松学习,紧贴新课改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热爱户外骑行的唐老师曾志愿去*支教了三年。来到行知学校后,就被同事群中浓厚的阅读气氛所感染,除了教学上的科研外,教研组还订阅大量书籍和报刊,“学校鼓励我们多读书,校领导也经常带头晒书,写书评。”“我非常自豪与各位老师做同事,是这个集体热爱学习的氛围让我快速地成长!”
何锐老师(恒通校区体育教师)
循循善诱把德育融入了体育课堂
何锐老师带出的校园田径队近两年参加市、区级多个运动会,获得多个奖项。何老师不仅非常善于用规则意识在比赛中去教导配合意识薄弱的同学,通过将学生的优势发挥到特长中来,还擅长把德育教育融入体育课堂,从而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的意志品质。一次课堂教学中,何老师发现有学生喜欢追逐打闹,他通过田径队上课的纪律要求,一步步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让这名学生将优势发挥在田径项目上。
体育意识是何锐老师提到最多的词汇,他认为应该把参加体育活动当成一种习惯来培养。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在于能防止小学生的肥胖及近视,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何锐老师通过田径队训练发现,越是喜欢体育运动,性格越开朗,人际交往也越轻松。体育课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通过强健身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在体育锻炼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好。何老师总结自己的教学成长用了一个词:配合促进进步。
朱仁维(站塘分校语文教师)
以生为本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去年秋季,站塘分校建成使用,作为“瑶海区优秀班主任”、“合肥市首届教坛新星”,朱仁维老师带着重任来到了站塘分校,成为了首届学生的班主任。
作为一名班主任,朱老师深知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每天早上7:10,她会准时出现在学校。她认为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家长教育管理孩子,认清楚孩子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朱老师在每周五下午开创了“家长接待日”,接待5位预约的家长,“老师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是整个社会和人生。”
“负责”是朱仁维老师的标签。去年9月,她做了一个手术。医生叮嘱要休养2周,她却仅仅休息了2个工作日,毅然回到了讲台,朱老师就坐着上了一周的课,而同学们对她却更加的尊敬和信任。
朱老师说:“学生发自内心对我的尊敬,家长对我的信任,我很幸福。我能有幸路过他们的花季青春,我觉得我一直生活在人生大花园里。”
忽伟平老师(四十中分校英语教师)
爱校如家用真心打动学生
年参加工作,忽伟平老师如今是行知学校教育集团四十中分校的工会主席、教研组长、班主任。6月17日,就在采访的前一天,忽老师今年所带的九年级毕业班的孩子们来到学校和她叙别。学生们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特殊的,也是最后一个请假条。晚上7时,送别孩子后,她一个人来到教室,百感交集,一度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她说,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真情打动学生,才能达到心与心的交融。
在忽老师看来,要引导学生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她在班级设立了5个值日班长,每天一个班长,班长主抓卫生、纪律,中午主动给同学补差。中午不回家的她,三年来,她几乎每天中午都给孩子们送来午餐。忽伟平老师的爱人是同校老师,有了爱人在家里做坚强后盾,学校成了她的家。忽老师说,未来她仍将坚守一线教学。“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倾情三尺讲台、演绎美丽人生。”这句话是对她35年从教生涯的最好诠释。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这些校区的空气里似乎都能听到朗朗的书声,都能嗅到学习的味道。是勤奋工作的空气,是热爱学习的空气,是不断进取的空气,是自我成长的空气……这里,老师们做到“知行合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该校副校长周武告诉记者,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与近年来持续开展的创造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学校给老师搭建平台和创作机会,让老师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团结一心和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学校在管理中突出人,管理者的眼中有老师,老师眼中有学生,这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周武说。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周洪唐萌吴福亮郭绪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