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一辈子总有一些日子是值得珍藏和纪念的,比如说爱的人或者朋友的生日,现在找到了就赶紧收藏起来。”记者注意到,生日当天出版的老报纸,被视为一份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在某宝颇有市场,不仅经营该生意的店铺众多,卖得好的店月销量达数千份。卖家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总有人需要旧报纸”,历经时间的考验,报纸的价值却在她的“生意经”中凸显出来。
送“生日报”给亲朋,
来一场时间旅行
所谓“生日报”,就是生日当天出版的原版报纸。报纸的价格也按照年份久远递增价格,比如年以后的报纸只卖十几块钱,随着时间往前推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40年代,出售价格30元到元不等,还有解放前影印报纸,遇上特殊日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报纸,则价格另议。如果觉得送一份报纸比较单薄的话,还可以搭配一些礼盒,里面可以放一些实用性的口红、按摩仪,既浪漫又实用。
销量最高的一家网店月销售超份。在买家看来,送旧报纸作为礼物,很特别也很文艺。有人购买上世纪60年代的《人民日报》送给老爸,还有人买所在城市的省报为男朋友庆生。有留言说,“很适合送给爸妈,来一场时间旅行。”还有人说,“这很有意义,送朋友很好,可以让她看看她出生那天发生的各种事。”第一次购买者,最担心的是害怕报纸作假,或者质量有问题,收到发现报纸上有某阅览室的章,知道不至于假。还有人反馈说,“报纸很有年代感,报夹的痕迹依旧存在,报面整洁无污,收藏很有纪念意义。”还有网友称,“确实是老报纸,上面还有一滴油渍,很有年代感。”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卖家对报纸来源讳莫如深。其实网店大多是通过古旧书报收藏者来进行货源收购,积攒自己的产品。同时,他们还会与当地的机关单位、资料室等进行联系,以丰富自己的产品。来自全国各地各大机关、图书馆、资料室的报纸,上面还有订孔痕迹,微微泛*的纸面颜色,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同行间也会互帮互助,相互调货,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为同行销售,可谓双赢。除了收购和出售旧报纸,保存也很重要,不仅要防氧化,恒温恒湿,减少接触时手的污染破划,更为专业的还需要进行脱酸处理。
收藏百万份报纸
最贵的卖了两万多
采访中,60岁济南卖家李国荣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年开始加入到“生日报”的行业中,算来这些年已经收集了多万份旧报纸,目前多平米的仓库里也存放有一百多万份旧报纸。她回忆说,当年从国企下岗卖鲜花。“一些客户总会问有没有更新奇的礼物、更令人感动的礼物,我也在反复的琢磨这个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发现了生日报这个东西,我就尝试给一些客户推荐,对方很喜欢,成交后就一直做到现在。”行情好时,她一天能卖出份旧报纸,最贵的一份卖到两万多元。
李国荣介绍说,经营生日报,日常工作主要是为顾客找到与出生日期相同的旧报纸,加上精美的报纸打包快递到顾客手中。报纸中有《光明日报》、《解放*报》、《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纸,同时也有各省的省报,比如《新华日报》。这些报纸根据年代久远来定价,越久远的越贵,而一些重大事件特殊日期的报纸,价格会更高。李国荣收藏最久远的原版报纸是年的《新闻报》。
五六年前,一位70多岁的学者买下了店里所有关于*代会、*协会议报道的报纸。这位学者还询问有没有年10月1日出版的报纸。李国荣说,恰好她手里有一份,是早前花两万多元从藏家手里买的。得知学者要做研究,李国荣差不多以原价卖给了他。后来,这位学者出版书籍后,还给李国荣寄来一本。
不仅是一门“好生意”,
更珍藏历史记忆
面对生日报的“内卷”,从一开始只有一份报纸到后来赠送怀旧大信封、搭配花束彩灯口红等包装成礼盒,卖家可谓“煞费苦心”。但李国荣认为,“不管多贵的礼盒都不能和生日报的珍贵程度相媲美。鲜花都会凋谢但是生日报可以永久保存,旧报纸有珍藏价值,放的时间越久越贵。”目前她不仅建立了自己的“报纸库”,有自己的信息检索系统,也有客服、打包、发货团队。销售渠道也从电商拓展到了短视频平台。现在老公,还有大学毕业的儿子都加入了这门生意。李国荣见证了传统纸媒行业的辉煌和起伏,但“总有人需要旧报纸”,历经时间的考验,报纸的价值却在她的“生意经”中凸显出来。
认识到“生日报”已上升为一种具有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商品,近年来,新华日报社基于报史馆大数据、兼顾3D打印等技术,也提供免费打印“生日报”的服务,一张报纸把人与历史连接起来,体现了一份报纸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江苏有不少收藏旧报纸的藏家,藏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尽管数字化技术进步的当下,旧报纸有了数字版本,也为储存和研究提供便利,但触摸实物带来年代感和历史感,令人念念不忘。南京藏家陈西民喜欢收藏南京相关的文献档案资料,包括解放前后的旧报纸,还不乏一些衍生品,比如《新华日报》的老照片、徽章、广告、印样模板、订报收据等。扬州高邮籍报纸收藏家*华收集整理的旧报纸中不乏珍品。比如同在年4月30日这一天出版的《新华日报》南京版创刊号和《新华日报》华中版终刊号;南京解放当天出版的《新华日报》华中版;摄影家徐肖冰作品中毛泽东阅读“南京解放”消息的《进步日报》;全红色印刷报道南京解放的《人民报》等,其不仅记录精彩传奇,也为奋斗新时代凝聚力量。
实习生丁旻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校对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