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8月26日讯(记者丁波)位于江阴利港街道的*丹村,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窑港水源地生态湿地保护区,是利港街道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的主阵地之一,其核心区域就是*丹村。近年来,*丹村*总支以“芦韵*丹”*建品牌为引领,深入开展*史学习教育,激活“乡愁记忆”,建设“美丽乡村”,奔向“乡村振兴”。
*丹港是江阴的长江沿岸港口,位于利港和桃花港之间。在清咸丰二年,渔民来此栖息聚落,并逐渐形成热闹的集市。沧桑年月的记忆、先人勤劳的品德、美丽动听的传说,使得这里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近年来,*丹村*总支紧扣“渔文化”主线,盘活历史建筑、留住乡愁记忆。结合新农村建设,*丹村*总支在面貌焕然一新、环境生态宜居的中陇圩新建了“*建文化长廊”“*建文化广场”,还建成了村史馆,以图片、资料、实物真切地展示渔耕文化,帮村民留住乡愁。*丹村对近年没有拆迁计划延陵片区的永乐北圩、新兴圩、定兴圩等5个自然村组,实施“一推三治五化”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主干道路四季常青、村民生活休闲安乐,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全面推行“三化”日产日清日覆盖,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作为沿江名副其实的小渔村,长江“禁捕令”落地后,*丹村的渔民们纷纷离开渔船。没有工业经济的*丹村怎么实现乡村振兴?*丹村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将目光锁定在发展渔业养殖上。
村集体出资对近20条家河进行了集中整治,水域总面积逾10万平方米的家河被整治一新,一眼望去碧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家河水清岸绿争得村民纷纷“认领”,对鱼有着特殊感情的村民,不用出承包费,只要花上几百元买些鱼苗,就能静待收获。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使村民得益颇丰。从捕鱼到养鱼,许多村民“成功转型”。年近七旬的渔民张德泽承包了30亩地的鱼塘,一年能挣10万余元,像这样的“新渔民”还有很多。*丹村目前有鱼蟹养殖户近20户,养殖水域近亩,主要养殖四大家鱼及中华鳌绒蟹。受益于长江大保护战略,长江水质逐年提高,养殖户引进长江活水养殖,鱼肉鲜美、蟹肉香甜,在周边地区闻名遐迩,全村渔业养殖年产值近万。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