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版本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解放前西安西北城角小巷名称由来及变迁
TUhjnbcbe - 2020/6/4 17:23:00

这篇文章不仅告诉你西北城角小巷的名字的由来,类似药王洞为什么叫药王洞,还讲述诸如当年八一街小学当年叫雷神庙小学,教室背后还有佛像的样子。照片来自互联网,民国时候的西安。

这几天网不好,所以昨天没更新

作者:葛慧

小时候从山西来到西安,跟着大人学做小生意。最初我家住在习武园南边一个叫王家圪的小村庄里,租了农家一间房住下。当时城内还有好多小村庄,王家圪是其中一个。小村的位置在今西北三路西边,有七八户人家。好几户山西人与我一同住在这个院子里,租房做货郎担生意。小村周围有许多枣树、榆树,我的院子里有一棵大皂角树,上面有老鹰窝。一次我们称了一斤肉,手提着肉在街门前走,就被老鹰疾飞下来给叼走了,我生气曾爬上树去掏过老鹰蛋。


  不久我们住到紧靠城角内的喇嘛寺,就是今日的广仁寺,是菜园子看菜的一间房。主寺的称大喇嘛,姓关,对我们顶和气,第二个月就对我们说:“只要你们看住园子里的菜,不收取你们的房钱了。”关喇嘛会藏语,我们见他和西藏来的和尚用藏语叽哩咕噜说话。二喇嘛是一个勤劳人,成天种菜种粮,三喇嘛语言不清楚,但对人也好。直到“文革”关喇嘛突然死了,其他喇嘛被收容到教养院去了。


  年日本*子飞机轰炸西安,西北城角上有我方的高射炮,敌机向城角投弹,一颗炸弹就落在喇嘛寺里。于是家家户户在城墙根挖防空洞,我们也挖了个洞,就干脆住进防空洞,也省了房租。因为附近有的防空洞一直通到城外,夜间狼通过防空洞窜进城里,大人常常经管小孩晚上要老实呆在屋里,小心狼咬。直到解放前夕,西北城角内靠城墙一带,晚上还能听到狼的嚎叫声。


  习武园,据说是明清时*队驻地和操演场,解放前国民*战区后勤*需部驻扎在那里。后勤部有时给汽车装粮、上包,就雇小工装车,我们常常到那里给他们装车,挣小工钱。


  我每天早出晚归,经过最多的街道是药王洞。当时在此街北面有一条小巷叫药洞巷,下了坡有个药王庙,坡头庙门的前殿是国民*的联保公所,保长姓王,我们给他掏过卖壮丁钱才能安心住在街上做生意。药王洞后殿塑着药王爷骑虎像。院子中柏树成林,有一块高三四尺的青石,上写“弃官石”三字,据说,唐朝时药王孙思邈不愿给太宗当御医,将赏赐给他的官服、金钱放到这块石上弃官而去。近些年建造药王洞小区时才将这块石头除去。


  我的小侄子在药王洞街的雷神庙上学,记得我也坐在那里听过老师讲课。教室后面台上是青面獠牙的雷公和电母。老师还给学生讲周文王进朝歌路上救了雷震子的故事。教室门前大牌匾上写着“恩泽众生”四字,匾里面住着野鸽子,咕咕地叫。庙前的小街叫雷神庙街,“文革”才改名立新街,意思是对雷神庙要“破四旧,立四新”。雷神庙小学是清代西安最早的社学之一,文革把药王洞街改名八一街,小学改名八一街小学,现在药王洞恢复原名了,而学校还叫八一街小学。


  药王洞街北面是一大片麦田,河南逃来许多难民就住在沿城墙一带的农田边。庙前保公所施粥,一人一碗,排队领粥。这些难民搭棚而住,形成许多小巷,其中六合里据说是洛阳附近六个县的难民形成的,高阳里说是山东高阳县的难民。


  西城墙洞附近,有北马道巷,香米园和西五台。有一天,我结识了一位距离我住处不远的姓铁的老先生,坊上人尊称他“铁阿訇”。我求教他,这些街道为啥这么称呼,他说:


  ———马道是上城墙的坡道,清朝时西安有四城巡守司,驻扎在靠近四个城角的内侧,习武园只是其中一个。发生战事,敌人攻城,骑兵就能迅速赶到,从马道登上城墙。他还说,城墙内侧的北马道巷在唐朝时是西宫掖庭宫,过去叫掖庭街。他家的老房契上还写的是掖庭街。


  ———还有,香米园是宋朝宰相寇准的故居。寇准在他的园林门上写了香墨园三字,后人念讹成香米园了。也有人说:寇准在此种米得名香米园。也有人把香米园又念成香苜蓿园。


  ———至于西五台,那是唐朝皇城的一段城墙,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给他的母亲在城墙上仿造南五台修了一座庙宇,分五级登临。铁老先生有一部古书叫《西安府志》,就说西五台“台基于唐,创于宋。”大概庙宇是宋朝才修建的。

洒金桥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是沙姓人住桥边得名沙家桥,后来演变成的。也有人说:洒金桥的北段正经过唐朝皇城和宫城之间的城墙,有一年过节日,唐宣宗在城门上往金水桥下撒金钱,人们争先恐后地拾钱,所以叫撒金桥,以后简写成洒金桥了。我一直记着这件事,直到退休后,查到《唐书?宣宗本记》说:“开元元年九月乙卯,宣宗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古书上的记载是否就是洒金桥的起因?


  由我的住处朝东走不远,有一条街叫九府街,就是现在的青年路西段。人们说原来有明朝秦王的第九个儿子府第得名的。九府街杨虎城公馆止园西侧有一个道士庙叫纯阳宫,过年过节发放斋饭,我曾挤在人群里领过大米稀饭。路北有一个“模范监狱”,一天我在西墙外小巷摇货郎鼓叫卖针线,墙头堡钻出一个士兵,他用枪瞄着我:“喊叫什么?滚开!”以后很长时间再也没有敢经过那条小巷。


  年冯玉祥入陕,在西安西城墙上打开一个豁口,起名玉祥门。进了城门修一条路通到关帝庙,后来庙拆除后,洒金桥相交十字就叫老关庙十字。解放前在十字上修了一座钢骨水泥碉堡,有*队站岗盘问过往行人。老关庙向东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巷子叫王家巷,通往北大街。解放后拓宽成大街改名莲湖路。当年王家巷最有名的是鼓乐社火。


  位于洒金桥东侧的劳武巷,那时叫马神庙巷。我小时街北有一棵大槐树,树底下有大铁香炉,西安周围各地农村的人来这里烧香,当时洒金桥、庙后街、香米园一大片街区人们统统称为铁炉坊。民国十七年出版的《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还记载有这棵大槐树和铁香炉,并且说:隋朝初年,此处叫杨兴村,隋文帝听了这个村名符合他原是“大兴公”的称号,于是下令以这个村为中心建造他的国都大兴城,大兴城就是唐长安城的先躯,并且他下令保存这棵槐树。后来,明清两朝在街南修了常平仓和预备仓,就是今天的西仓粮库,当时这里驻扎了运粮的马车队,马车出出进进,为了祈祷平安修了马神庙,所以街名就改成马神庙巷了。文革前改为劳武巷,大概是劳力武力结合,亦兵亦民的意思吧。


  劳武巷东北有一条小巷叫许士庙街,民国时街北头西侧北头还有一个小庙叫许士庙,牌匾上写“洗耳翁祠”。我一直弄不清庙里敬的是什么神。后来听人说:古代有个姓许的人,很有学问,皇帝特来请他在朝里担任要职,他厌恶做官,认为皇帝的话弄脏了自己的耳朵,便跑到河边洗耳。后人敬重他的人品才修了这个庙。解放后把庙拆了修了莲湖路,现在只留下这个街名。


  劳武巷南还有郭签士巷,说是明朝的一个管理学校的官员(签士)姓郭住在这儿得名的,现在换名叫光明巷,西侧的桃核巷。解放前只有几户人家,周围是菜地,形容其小所以叫桃核巷。桃核巷2号解放前是共产*陕西省委成立和聚会的地方,解放初人们以惊奇的目光指着那个卖菜的老头说:“想不到他还是地下*?!”东边并行街道有座清真寺门前有两个石狮子,人称此街为狮子庙街,现在改成北广济街北段了。


  劳武巷东接红埠街,街北侧有西安城老城墙的北城墙。明朝向北扩大西安府城时,这里还有城门,因历史上烧过大火,土呈红色,取名红埠街。据说此街在唐代是长安城最宽的街道,是承天门前的广场街,每当重大节日,皇帝登临城门,在街上千官序立,万民欢呼。红埠街北背后还有一条并行的小巷叫土车巷,民国时还叫土城巷。这个“土城”便是唐长安城市中心建筑承天门的所在地,唐末昭宗李晔在藩镇争夺皇位的战乱中走下承天门,承天门便燃起熊熊大火,宣告唐朝灭亡。


  红埠街北是莲湖公园,过去叫莲花池。据说明朝初年还有一道府城的北城门,后来扩大西安城,城墙向北移,就废了。明朝的秦王嫌是唐朝的城门,就在城门下挖了一个水池,说是要挖断唐朝的龙脉。我小时西安天气特别冷,冬天莲花池冻得结结实实的,我们下去打滑冰。有一条水从氵皂河引来,水从西门南侧城墙上打一个洞流进城里,再流到莲花池。


  西门附近我最熟悉,因为我那时每天都要到瓮城里一口甜水井挑水。一进西门路北有一个小巷叫神器库巷,全西安远近神庙里倒塌不要的旧泥胎神像都要送到这里统一埋掉。那一年王曲的*埔分校到处拆庙,用拆的木料烧火做饭,老百姓把大量打烂的神像送到这里,把一个大坑填平了。解放后改名飞跃巷。东边一个叫牌楼巷的小街,我小时听老人们说,清朝时一个16岁的小姑娘,许配给一个有病的人,没有过门女婿就死了,她守寡一辈子没有嫁人,是个“贞节烈女”,西安知府奏经皇上给她当街修建了一座贞节牌楼,我小时这座牌楼已经倒塌,只留下一些石条还放在路旁。

(这个事情貌似我也听说过,可惜现在都拆掉了,如果有照片以后给大家贴图)


  与此巷相连的有西举院巷、东举院巷、贡院门和早慈巷四个街巷,都是古代科举制度产物。现在的儿童公园解放前是建国公署,是明清时的贡院,也叫举院,是陕西地方举行乡试科考而给皇上举送人才的地方。早慈巷本名枣刺巷,从唐朝起考院墙上满布枣刺,用来防科考时越墙舞弊。在民国初年就演化成早慈巷了。


  解放后,我一直住在糖坊街,老房东的祖上开过糖房,有一块写着“德顺诚糖房”的门匾借给我补床板边。后来一直放在我这里。旧社会用米做糖,现在这门手艺少了。糖坊街天主堂墙上镶得一块元朝时的石碑,上面写着当时就叫糖坊街。


  西北城角里有几十条小街小巷,我只说了其中熟悉的几条,如果一条一条说起来,那得三天三夜。

===================

一个西安大叔的关于西安生活资讯自媒体,你可以看到生活资讯,互助答疑,二手交易。热门有趣的网文(坚决不放心灵鸡汤)

发现不一样的西安,传递正能量,

欢迎转发分享。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放前西安西北城角小巷名称由来及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