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郭楠
这几天,来自全国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府、文物行*部门、保护管理机构的管理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来到了良渚,参加首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
良渚古城遗址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庭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良渚文化的“神秘面纱”,也在一点点揭开。
五千年前的良渚人是怎么生活的?
作为江南水乡最早的居民,那时的人们就懂得了充分利用水,在河道纵横的环境中生活、作业、玩耍。那时候的人,出行靠筏、饮水靠井、食物靠稻、灌溉靠坝,总之,一切与水有关。
那他们吃什么呢?
良渚先民的食物还是很丰富的,稻谷、柿子、桃子、酸枣、葡萄、李子、杏子,水里生长的芡实、菱角、莲子,都曾端上他们的餐桌。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动物考古专家宋姝,还告诉我们,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动物遗存来看,良渚先民吃猪肉比较多。
为什么?
因为良渚古城里的猪骨头,占到了所有哺乳动物总数的80%以上,所以,猪是当时“城里人”主流的肉食资源。而且这些猪不是养在城内的,是从四面八方运过来的。
这些发现,也为我们了解良渚,了解良渚文化,开启了新的视角。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